曹魏爵级及授及情况探析

曹魏爵级及授及情况探析

ID:46849368

大小:5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28

曹魏爵级及授及情况探析_第1页
曹魏爵级及授及情况探析_第2页
曹魏爵级及授及情况探析_第3页
曹魏爵级及授及情况探析_第4页
曹魏爵级及授及情况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魏爵级及授及情况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曹魏爵级及授及情况探析摘要:曹魏爵制上承汉代,但爵级却在不断变化,不同类型的爵位混杂并存。从渊源上看,曹魏的爵位可分为三类十六级,其中赐爵来自秦二十等爵制,但改置或新置了五大夫、关外侯、关中侯、名号侯;五等来自先秦典籍的记载,但在东汉的基础上新置了亭伯、乡公、国公;王爵来自汉代的二等制,但新置了县王、国王。主要爵位不过五种,即关内侯、亭侯、乡侯、县侯、郡王,其中前四种主要授与功臣,后一种主要授与宗室。关键词:曹魏;爵级;赐爵;五等;王爵爵级即爵位的等级,在曹魏以前,爵制及爵级都经历了很多变化。大体说来,西周实行五等分封制,秦商鞅变法后实行二十等赐

2、爵制,汉初继承二十等赐爵制,另外又实行王侯二等制。汉武帝以后,由于王侯势力被削弱,封国已与郡县无异;同时,二十等爵制除最髙的列侯和关内侯外,其余已基本被废。曹魏爵制上承汉代,但具体的爵级却在不断变化,不同类型的爵位混杂并存,难以分辨。学界的归纳也很不一致,如杜佑认为有“王、公、侯、伯、子、男,次县侯,次乡侯,次亭侯,次关内侯,凡九等”;俞正燮认为有“县侯、乡侯、亭侯、列侯、关内侯、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又有乡公、县公、郡公、亭伯”,共十二级;守屋美都雄分为上位爵"公、侯、伯、子、男、侯(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和下位爵“名号侯、关中侯、关外

3、侯、五大夫”;杨光辉则将曹魏咸熙元年(264年)前的爵位分为三等十级,即王(郡王、县王),五等爵(国公、郡公、县公、乡公、亭伯),列侯(县侯、乡侯、亭侯)。互相出入甚大,其中不乏误解,至于各爵级的实际授与情况,学界也较少留意,下面试作探讨。一、曹操新置的四等爵《三国志》卷1《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215年),“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裴松之注:“《魏书》曰: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又置关内外侯十六级,铜印龟纽墨绶;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亦墨绶。皆不食租,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臣松之以为今

4、之虚封盖自此始。”当时曹操专权,这一爵制显然是曹操对秦汉二十等爵制的沿袭与革新。二十等爵制被学界称为赐爵制或军功爵制,其第十五级至第二十级依次为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后避汉武帝讳改称通侯或列侯)。而曹操所设的六等变成了五大夫、关外侯、关中侯、名号侯、关内侯、列侯。其中,五大夫至名号侯为改置或新置,关内侯、列侯为沿袭旧制。对前四种改置或新置的爵位,历来认为不食邑,为虚封。《武帝纪》注引《魏书》称“皆不食租”,故裴松之认为“虚封盖自此始”,以后杜佑、马端临、俞正燮都沿袭了这一说法。现代有学者进一步指出,虚封的出现,说明军功爵

5、制已到了末路,从此军功爵制不仅对广大士兵毫无用处,就是对一般中下级军官也无实际利益可得。还有学者认为,虚封是针对列侯以上的“封爵”而言,而五大夫至名号侯是“赐爵”,本来就无封国、不世袭、不食租税,因此不存在是不是虚封的问题。至于“皆不食租”的原因,都认为是当时战争频繁,曹魏控制区域有限,导致户口寡少。但通过分析这四种爵位的来历及实际授与情况,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五大夫在二十等爵制中为第九级。汉惠帝时,以五大夫作为高爵的界限,第八级公乘以下的爵位,授与一般庶民及秩六百石以下的官吏;五大夫以上的爵位,授与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吏。因此,有学者将前者称为民爵(

6、授与吏则称吏爵),将后者称为官爵。可见,在汉惠帝以后,五大夫已成为一个区分官与民的标志性爵位。曹操在新置的爵位中,唯五大夫沿用旧名,而且将其提高到第十五级,显然是取其象征意义,标榜新爵位的“官”的属性。关外侯、关中侯不见于前史,史称“秦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称关内侯”。从爵名上看,关外侯、关中侯明显是从关内侯敷衍而来。封“侯”是富贵的标志,用关外侯、关中侯取代同级的旧爵名,似乎是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迎合。名号侯为曹操新置,其中的“名号”指各种美号。汉代的列侯一般用地名作为封号,但也有用美号的,如威武侯、冠军侯、博望侯、破羌侯之类。所以,新置的名

7、号侯算不上一个全新的爵位,而是对汉代一种只有美号、但无食邑的列侯类型的定名和降级使用。名号侯因为与列侯有上述联系,虽然是降级使用,也比同级的旧爵名“大庶长”有吸引力。通过分析五大夫、关外侯、关中侯、名号侯的爵名,可以看出曹操取名时或将其与官位比附,或将其与高爵比附,用心良苦,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加新爵的吸引力。那么,这四种爵位的实际授与情况如何呢?检索《后汉书》、《三国志》、《晋书》,不难发现,曹魏时这四种爵位其实很少甚至没有授与。五大夫、关外侯都找不到一个实例。关中侯可找到数例。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帝位,'‘以汉……列侯为关中侯”;约同年,

8、以孙资为中书令,赐爵关中侯;嘉平五年(253年),士刘整、郑像被吴军俘获,不屈而死,次年下诏“追赐整、像爵关中侯,各除士名,使子袭爵,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