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针灸与中药治疗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与中药治疗男性不育少、弱精了症疗效观察[摘耍]冃的:对比针灸、中药治疗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的疗效。方法:将临床97例男性不冇弱精了症患者,分为针灸组31例、屮药组33例和针药组33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精液常规变化情况。结果:针灸组有效率为70.97%,中药组有效率为72.72%,针药组有效率为84.84%,针药组治疗效果优于针灸组及中药组(P<0.05)o结论:针灸、中药五子衍宗丸均能改善男性不育少、弱梢子症的榕液质量,提高受孕率,尤以针药结合效果最佳。[关键词]针灸;男性不冇;少、弱精了;针药并用[中图分类号]R
2、69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15-02据统计,不孕症患病率为10%~15%,其中一半左右与男性有关。近年来,随着分子牛物学、分子遗传学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男性不育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巨大进步。而中庾中药在治疗男性不冇方面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的优势。为了观察针灸、中药的疗效,笔者对97例男性不育患者应用针灸、中药进行治疗,并将治疗前后的梢液常规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均來自我院门诊,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中药组、针药组,各组资料见表1
3、。各组间资料差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参照WHO男性不育症诊断标准:身体健廉,婚后同居性生活止常1年以上不育。少精了症:精了密度〈20X106/ml;弱精了症:精了密度>20X106/ml,而快速直线运动的精了(a级)<25%o排除标准:排除女方因索;牛殖道感染;外伤及家族性遗传疾病;牛殖系崎形。1.3治疗方法1.3.1针灸组选穴:气海、关元、中极、太溪、足三里为一组;命门、肾俞、次膠、三阴交为一组,两组交替使用。进针得气后行补法,留针30min,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休息
4、1周后进行下1个疗程。1.3.2中药组采用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生产的中药制剂五了衍宗丸(国药准字Z11020141),口服,每次9g,每口2次。1.3.3针药组同时采用上述针灸和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各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2结果1.1疗效标准治愈:配偶怀孕;显效:治疗6个月后精子密度〉20X106/ml,精子活力3级>25%;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1.2检测方法患者禁欲7d,手淫取精液,待精液完全液化后,进行和液常规分析。2.3治疗结果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针灸组与针药组、中药组与针药组有效率比较,P<0.05,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精液参数比较见表3。针灸纽、中药纽、针药组精子参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各组患者治疗前示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讨论精子的受精能力主耍由两方面來决定:首先是运动能力,即指精子具有足够的运行能力到达卵细胞,这就要求粹子运动细胞器的成熟发育、精液的正常黏稠度和能量物质供给及粘子正常的能屋代谢等,反映精了的正常活动度和运动速度;英次是精卵结合能力,即精了到达卵细胞后,能完成顶体反应。精液常规分析主要侧重于精子运动能力的评价,而精子顶体酶活性主要侧重于梢卵结合能力的评价。研究
6、[1-2]表明顶体輛活性分别与精子密度、a级及a+b级活力Z间呈显苦正相关,精子密度越高顶体酶活性越高,a级活动力精子率越高顶体酶活性越咼。精了的生长发育与肾精亏虚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肾为先天Z本,内藏元阳元阴,是人体生命发育繁殖后代Z所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八岁……二八肾气盛,天癸至,梢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八八天癸竭,梢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说明肾盛梢子溢泻则有子;精气衰、精少而生殖机能衰退。男性不育的病机主耍是肾气虚弱、精血不足。有学者[3]对男性不冇中医辨证分型发病率调杏发现,发生率最高的为肾精亏
7、虚型,占50.0%〜64.l%o五子衍宗丸是治疗男性不育的古方,治疗不育有传宗接代之意,故称“衍宗”,其方为丸药,故名五子衍宗丸,是治疗肾精不足的良方[4]。针灸为主治疗不育症吋亦主要采収补肾填精原理取穴⑸。近年研究⑹表明,补肾疗法既口J以调整下丘脑唾体性腺轴的功能以及内分泌的异常,改善精子的质量,调节免疫机能,乂对睾丸有专一作用,有类似性激索和促性激素的作用,它能促使损伤的睾丸组织得到改善和恢复。木研究表明,针灸、中药五子衍宗丸均能改善男性不育少、弱精了症患者的精液质量,提高受孕率,尤以针灸中药结合效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
8、应用。[参考文献][1]刘雅峰,郑克立,戴宇平,等•粘:子顶体酶检测对男性不育症辅助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5):91-92.[2]许宗革,刘容智,王忠山,等.精子顶体酶活性检测对诊断男性不育症的价值[J].吉林医学,2004,25(6):35-36.[3]吕口姑,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