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运用“鲶鱼效应”,激发学生潜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用“鲍鱼效应”,激发学生潜能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但如何让潜能得以激发,这就需要每一个教育人所深深探索。本文作者从激励入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阐述。关键词:“鲍鱼效应”竞争机制一分为二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c)-0092-01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沙丁鱼高许多。渔民们为了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就把儿条鲍鱼放进沙丁鱼中。鲍鱼是沙丁鱼的天敌,为
2、了躲避鲍鱼,沙丁鱼在水中拼命游动,反而激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鲍鱼效应”。“鲍鱼效应”给我的启示颇深:“鲍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渔夫用鲍鱼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来获得最大利益;“鲍鱼效应”对于“鲍鱼”来说,在于白我价值的实现;“鲍鱼效应”对于“沙丁鱼”来说,在于缺乏忧患意识。如果“鲍鱼”是老师,那么一条“鲍鱼”赶着一群“沙丁鱼”向前奋斗,也许某一天“沙丁鱼”们也会变成“鲍鱼”
3、;如果“鲍鱼”代表生动有效的教学手段,那么让这种教学手段去带动全班学生“游动”起来,让学生经常体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欲望,让其感受到努力学习的成就。运用“鲍鱼效应”,实施竟争机制开展课堂教学,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兴趣,创建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精神、进取精神和成就感等。基于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考虑,近年来我逐步尝试将“鲍鱼效应”,即竞争机制引入数学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引入竞争机制,
4、捉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当讲到红军长征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中所有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从地图上找出中央红军所经过的主要地区,看谁找的快而准。这样课堂上就出现了书声哗哗、人人全力以赴的景象。由于这样带有一定的竞争性,不仅到达直观的教学目的,还会使每个人都有了争取成功和表现口我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干劲大增,结果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比没有竞争时大大提高,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年龄小、智力低的儿童这种影响尤其显著。2运用竞争机制,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当讲到中国共产党在1927
5、年发动的三次武装起义时,我先点明了这三次武装起义的名称,在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找出每次起义的名称、时间、地点、领导人、特点及意义等内容,再找学生回答,教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的前提下,然后再在限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填写好教师早已设计好的表格后上交。对完成较快的同学给予恰当的表扬,对较慢的同学给予-淀的鼓励。这样,不仅可以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还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满足、学习的乐趣,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了他们进一步获取成功的自信心,使其更加努力勤奋学习。3采用竞争机制,
6、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应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因为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毕竟最终要踏上社会大舞台。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我把所刻印的练习题并不是同时平均发放,而是釆取谁先做好第一张就可以到老师那儿换取第二张、第三张……的方法。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敢为天下先”和“我会做,并且比你做的还要好、比你还要快”的感觉,逐步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而方向正确的竞争意识也正是学生未来踏上人生之路和参加未来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因为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4
7、通过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能力在检查重要学习内容的记忆情况,我就采用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背诵比赛的方式,看那个小组背诵的速度快。由于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这就要求每一位组员都要参与合作,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去争取本组的胜利,获得共同的荣誉,并从集体的胜利中去体验胜利的喜悦。这样就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增进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使其产生集体荣誉感。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一分为二”去看待。在我们看到竞争机制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消极的一面。既然是竞争,那么必然会有胜负、快慢
8、、高低之分如果对胜者的教育跟不上,就容易使其产生骄傲自满、高人一等的情绪,也会对竞争本身因多次胜利而逐渐丧失兴趣。如果对胜者的教育跟不上,就会使其只注重个人之间的竞争,个人的荣誉而忽视了集体的荣誉的存在,滋生了个人主意思想,对别人的落后漠不关心。如果再对其进行一些奖励、尤其是物质的、金钱的奖励,更会使其“飘飘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改变了教师运用竞争机制的初衷。尤其是对那些觉得自己不需任何努力而成功的学生,其危害性是更加严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