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课堂开发策略探析

隐性课程课堂开发策略探析

ID:46841626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隐性课程课堂开发策略探析_第1页
隐性课程课堂开发策略探析_第2页
隐性课程课堂开发策略探析_第3页
隐性课程课堂开发策略探析_第4页
隐性课程课堂开发策略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隐性课程课堂开发策略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隐性课程课堂开发策略探析摘要隐性课程的研究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冇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然而现在的教学实际,隐性课程的作用并未如预期显现,特别是在一些人文学科内,隐性课程作用的发挥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教学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并未形成隐性课程开发的意识,致使隐性课程的利用被偏置一旁。联想到隐性课程于人文学科中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熏陶的重要作用,而课堂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研究课堂隐性课程的开发策略有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关键词隐性课程诗歌教学课堂教学开发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

2、识码:A1问题的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6年在《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正式提出,其后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共同构成了整个教育课程的两大内容,其概念的界定也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泛指在学校教育屮没冇被列入课程计划,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是人的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诱因。显性课程不系统、不规范、不合理、不科学势必要影响

3、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不重视显性课程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而不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也不是真正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隐性课程于人文学科中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熏陶的重要作用,而课堂又作为教学活动的垂要主体,研究课堂隐性课程的开发策略有其重要的实践意义。2中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开发的意义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

4、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语文隐性知识的开发可以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给予方向指导,便于其去掌握教学过程,因为语文学科自身人文学科的特性,导致部分知识无法仅仅依靠理性知识的传授而获得,因其局限性,教法也比较单一。基于此,大多数都没有真正领略到诗歌特有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注意对其积极作用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其次,隐性课程是学牛主体成长发展的重要食粮。3中小学语文课堂隐性课程的分类傅建明认为,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教科书中的隐性课程;第二层面是教

5、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第三层面是教学活动之外的隐性课程。这三层构成了一个动态的隐性课程的三维结构。因此探讨其层面的隐性课程,发掘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的隐性课程因素。3.1环境因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教室的布置、学生的人数等。这些因素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但在隐性课程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语言的学习一向强调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语言环境的营造应该从语言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一一教室开始。把教室布置成具有汉语学习特点的样式,如墙报的设计、挂图、桌椅摆放的设计选择等都可以为学习

6、者提供很好的视觉刺激,有利于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流,桌椅应该经常变换,给学习者以新鲜感。这一切都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自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3.2教师、师生人际因素语文教师的教学与引导对语言学习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富有有效的教学行为和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培养与提升,发挥其隐性课程的作用。同时,在课堂应该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也可以被看作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一种人文坏境。它的建立对语言学习者大有裨益。心理学研究表

7、明: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程度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语言教学过程是师生Z间的互动与交流的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关系氛围,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4隐性课程在屮小学语文课堂诗歌教学中的开发策略4.1创设情境,让生命在诗意中昂扬在中小学语文课堂诗歌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诗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定一些主题,诸如让学生办诗歌板报等,重阳节让学生收集相关诗歌等,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诗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的诗大都可以入乐歌唱。具有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

8、咅乐美。现代新诗在格律上不像古典诗歌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但要强调诗歌的节奏韵律具有音乐一样的旋律美。因此,在诗歌教学过程屮,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知诗歌木身的音韵美。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讲授诗歌时配以适当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符合诗歌意境的情境,通过对节奏的变化和情感起伏的感悟,获得深层次的理解。4・2教师引领、师生交流,让学生多元化个性自由绽放传统教学讲究观念的•致性,即教师努力将学牛的不同理解统一于教师对作品的划分、概括中。教师是“引导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