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34413
大小:8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8
《高效课堂有效作业研究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效课堂有效作业》研究方案句容市郭庄中心小学课题组王克军一、课题的提出1、立题背景在十二五教育纲要的指导下,结合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开始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地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给小学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同时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2、定》中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2000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2010年7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将减负工作正式推上日程。纲要还要求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2、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出现以下问题:一、对新课
3、标、教材认识不深:表现在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不够;教学目标追求形式上的三维目标,缺乏真正工党落到实处的教学活动的支撑;教学重、难点的把有偏差。二、组织形式教学缺乏科学性:教学模式单一;问题设计缺乏挑战力度;忽视过程与方法;对学生不放心。三、教学过程管理缺乏深度。四、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作为小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在当前农村小学中,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题量大,负担重。面对大量的作业,学生们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或者望题兴叹,或者草草了事。2、内容单一,脱离生活。学生无法冲破课本的束缚,无法向课外延伸,更不能与生活接轨。3、形
4、式呆板,缺乏新意,难以激起学生作业的兴趣。4、要求统一,没有层次,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可以说,当前农村小学的作业布置主要突出的问题就是任务重,效率低。3、立题意义当前,为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全面实施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参与者都在追求教育的“有效性”,我市教育局提出了“有效课堂”的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高效课堂有效作业》的研究课题,就是希望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对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策略展开研究,借以在农村小学中探讨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有效的作业布置,进而达到有效课堂的教学目的。课题研
5、究后,能明确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作业布置方法、更科学的作业布置技巧,实现学生乐于参与、教师轻松操作的“低负有效”的作业。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本课题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多元智能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三、课题的界定高效课堂: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关键词是:时间的规定性与目标的规定性。有效作业:在规定的作业时
6、间内,学生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对有效作业的理解,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所谓有效果就是指达成预期的目标,而有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达成或超过预期的目标,是能够实现期望目标的增值的教学。从过程视角看,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和互动、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如何在农村小学中通过有有效果与有效率的课堂教学以及作业设计,促进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和互动,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四、
7、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1、研究目标:(1)探索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的策略与方法(2)探索各学科教学与课堂作业设计、布置、批改有效方法。(3)提高农村小学生作业兴趣,提高作业的质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4)增强教师以作业布置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能力,推进学校的新课程改革。(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2、研究内容(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2)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3)有效课堂的特点及原则(4)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有效课外作业的策略研究。(5)农村小学各学科作业的布置方法研
8、究,主要研究作业布置量的限定、布置内容、方式、有效性等,如:%1从作业内容上看,可以考虑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制作作业和表演作业相结合;%1从作业发生的场所角度分析,可以考虑课外作业、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相互结合;%1从做作业的时间分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