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33395
大小: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8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问题研究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问题研究及对策视唱练耳是音乐学科中的基础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平台。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读谱能力和音乐听觉能力的一种训练,是学习其他音乐内容的基础,无论是演唱、演奏、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实践活动,都必须在具备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的音准、节奏感、基本的读谱能力和音乐听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和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教师的问题。一是灌输式教育。教师将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灌输,学生被当成一个容器,或者
2、说被当成是一座仓库。教学的全部过程和目的,全在于如何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这座仓库中去,衡量教学的效果也在于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不可否认,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灌输式教育的要害问题,不在于是否让学生学习知识,而在于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仅仅是作为一个容器,而不是活的生命,更为有害的是无论老师或学生都以那种死记硬背的死知识为目的,全然不顾学生是有个性、有生命的主体。如果学生脑子里的知识像仓库里存放的物质一样,再多也不可能转化为新产品。二是说教型、漫谈型教育。有的教师将教学内容向学生生硬灌输并进行说教,还有的则漫无边际的和学生"侃”起来,上至天文、上至地
3、理,人间万象,跟教学内容没有任何联系的内容也随心所欲地乱吹一通,什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全部抛在一边,这类教师一般不写教案,没有教学计划,上到那算那,教学内容是东一榔头西一棒,一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还在“云雾”之中。三是严厉型、敷衍型教育。课堂上教师动辄就板起面孔,表情十分严肃,稍不如意就大声训斥学生,让学生一见其人就心理紧张,好像都犯了什么错误似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人们都知道,音乐是一门讲究美感的艺术,而美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情绪的制约。在一个紧张的心理状态中,很难想象能营造出一个优美的艺术氛围。另外,在课堂上过分严厉,整个教学都在敷衍了事,根本不去考虑教
4、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2•学生的问题。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是过度紧张、脑子空白。在单独完成练习前有一定程度紧张是正常的,有经验的学生应能自如地将这种紧张感转化为适度的兴奋感。然而十分有害的却是过度紧张,这种紧张的表现是思路突然中断,以致出现大脑空白状态,原来已经比较熟练的练习在大脑中消失,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这种现象主要由于心理因素而不是技术因素而引发的。二是过分注意同学的反应。在单独视唱和听辨中应全神贯注自己视唱和听辨的音准、节奏等要素,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去。如果分散精神,过多地去注
5、意同学和听众的反应,会引起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以致影响视唱的质量,甚至发生错误。三是怕出错。这种心理是十分普遍的,无疑,每个学生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去准确地表达,这主要是依靠踏实练习、精神的集中和课前有充分的准备来实现。但怕出错的心理却往往会在视唱和听辨十分简单的过程中明明十分准确、并无错误的情况下出现,莫名其妙的害怕不知什么时候会发生错误,这种心理一直要延续到错误的发生,才会平息下来,使演唱重新纳入良性的轨道。四是总想着自己出现过的错误。有的同学在不曾出现错误时老想着可能会发生错误,有的人却在发生某些意外后不能摆脱,心里总想着自己已经发生的错误,而不能集中于
6、后面的演唱,甚至出现新的、更大的错误。音乐在时间的流动中进行,错误一旦出现,就再也无法改变,只能听之任之,不要再想已经发生的问题,相反,应振奋精神把后面的练习演唱得更好。五是希望超水平发挥。与过度紧张、胆怯的心理现象相反,有的同学过分的希望自己演唱准确无误,出现超水平发挥的现象。视唱和听辨的熟练水平是完全建立在日常练习的基础之上,尽管临场发挥在情绪上有即兴表演因素,然而总体的演唱效果却不会离日常练习已经达到的水准太远。对这一点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对自己的表演能力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有时候,过分地希望在课堂中出现超水平的奇迹,其愿望固然很好,但实际上却往往“适得
7、其反”,由于过多给自己增加精神压力反而变为思想负担,出现不必要的紧张。六是准备不充分。因视唱和听辨的练习准备不够充分,练习不够熟练,都会影响内心情绪,产生种种顾虑,而影响完成效果。七是怕别人评论。怕老师和同学说自己不行,唱得太差,对自己缺乏自信,怕自己得分比别人低。二、解决视唱练耳教学中问题的对策1•更新教育观念,采用交流式的教育方法。交流式教育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互动中,教育的过程既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简单过程,也不是一个学生自我潜能开发的简单过程。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将自己的知识和体验与学生的知识和体验进行交流,
8、这种教育的最佳结果,不仅是学生从教师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