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发展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发展观[摘要]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一生从教长达35年,他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优化育人环境、重视师德建设、多元评价学生、关注家长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四大主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伟大的人民教育
2、家、思想家、作家,他从实践出发,建立和完善了“全面和谐教育理论”,不仅对我国20世纪中、下叶的教育理念有影响,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中度过的。他1935年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先后经历了苏联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经历了战后教育的恢复与发展,经历了1958年的教育改革,经历了60年代教育的现代化阶段。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教育活动阶段是在20世纪50~70年代。这一时期,苏联的普遍教
3、育中,出现了普遍而又尖锐的升学与就业的矛盾。主要原因是苏联在30~50年代曾经强调劳动者知识化,普通学校中也以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作为主要任务,但在50年代中叶以后,因中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高校不能容纳全部中学毕业生,而这些学生又未在中学做好直接参加社会劳动的思想和技术准备,因而不可能顺利就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游手好闲的人,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提出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二、“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谓和谐教育,就是
4、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1]。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正是在人的自我表现上,应当深入研究,并朝着这个方向来改革教育工作。他认为,教育工作的许多弊病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不和谐,在于人的表现的片面性,在于把人的表现局于知识的评分上:一个人得了好分数,他就是好学生;得了坏分数,就是毫无出息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指出,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
5、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忽视哪一方面或只偏重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但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非要求每个人的所有方面都均衡发展,也不意味着每个人能够胜任所有的工作,能够不停地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真正的全面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所有不同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三、“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途径现代社会日益强烈地呼唤生命尊严、人性自由。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念中,强调了社会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优化育人环境、重视师德建设、多元评价学生、关注家长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四大主要途径。(一)优化育人环境,陶冶学生情操为了贯
6、彻实现全面和谐的教育目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他尽力使一切物质环境,如校园器物、教学设施都“活”起来,利用学生所置身于其间的大自然环境和周围社会生活环境进行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活动中学,在与周围事物及人的关系和作用中批判吸收,“给儿童以能动的有益的影响,以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的习惯”[2]。苏霍姆林斯基的目的是尽可能地“让墙壁也能说话”,强调环境和氛围的创设感染。(二)重视师德建设,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有深厚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学识,一个没有爱心,不努力去理解学生精神世界的人,只配当一个教书匠
7、,不可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教育者、指导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互相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人格上的平等性,交互活动的民主性,相处氛围上的和谐性。它的核心是心理相容,心灵相互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情感的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
8、孩子”[1]。教师要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