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的作用靶点

糖尿病药物的作用靶点

ID:46826260

大小:21.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糖尿病药物的作用靶点_第1页
糖尿病药物的作用靶点_第2页
糖尿病药物的作用靶点_第3页
糖尿病药物的作用靶点_第4页
糖尿病药物的作用靶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药物的作用靶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药物的作用靶点摘要: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目前传统的降糖药物均有各自的局限性,如:磺脲类和胰岛素能增加体重,并增加低血糖风险,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有消化道反应,噻唑烷二酮类可引起水肿、体重增加并有可能增加心衰和骨折风险。糖尿病治疗需要新作用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通过查阅文献对近几年已经上市和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新作用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文中就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二基肽酶-4抑制剂、2型钠葡萄糖转运子抑制剂和葡萄糖激酶激动剂分别从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三方面进行阐述。糖尿病是一种与胰岛素产生和作用异常相关、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

2、前,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己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病。据预测,全球糖尿病患者将从2006年的2.46亿例增至2025年的3.8亿例。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2型糖尿病患者数可能占全球的76%。由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性和严重性,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致死性疾病。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加深了对胰岛β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已研制出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1]。1.胰岛素分泌促进剂1.1磺酰脲类 磺脲类药物是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是不依赖血糖浓度的胰岛素促泌剂。第一类磺酰脲类降糖药在体内代谢

3、部位主要是磺酰基芳环上对位取代基R,由于蛋白质结合率和代谢速度的不同造成了它们作用时间的差异。如甲苯磺丁脲的分子中R为甲基,在体内易发生氧化生成对羟甲基苯磺丁脲。对位如引入体积较大的取代基如β-芳酰胺乙基时,活性更强,此即第二代口服降血糖药。其特点是吸入迅速,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作用强且长效、低毒。其体内主要经脂环的羟基化而失活。磺酰脲类化合物和其他弱酸性药物一样能与蛋白质牢固结合。因此,该类化合物会和其它弱酸性药物一起竞争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如果同时服用,可能会使游离药物浓度水平上升。该类药物均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胰腺β细胞,促进Insulin的分泌。磺酰脲类化合物与胰腺β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会阻

4、断ATP敏感的钾通道;钾通道的阻断会使电压敏感的钙通道开放,而出现钙离子内流;钙离子的流入会导致β细胞分泌Insulin。药物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与降血糖作用直接相关。不同磺酰脲类化合物介导的Insulin分泌模式是相似的,但与葡萄糖介导的Insulin并不相同。该类药物对Insulin分泌的影响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开始用药时血Insulin水平会升高,但用药一段时间后血Insulin就会降至正常水平。另外,磺酰脲类化合物对肝脏糖异生具有抑制作用。同时,也能增强外源性Insulin降血糖作用。1.2非磺酰脲类这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结构虽然不同,但作用机制却有相同之处,均通过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造

5、成K+外流,使胰岛β细胞去极化,从而使钙通道开放,使β细胞的Ca2+内流增加,诱发胰岛素分泌。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对β细胞的结合部位不同。于进餐时口服,使胰岛素快速释放,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1.3肠促胰岛素肠促胰岛素是一类能在摄食营养物后通过与一种位于β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和促使产生饱食感的肽激素[2]。1.3.1胰高血糖样肽(GLP-1)等多肽类激素及其类似物GLP-1的类似物主要通过对GLP-1结构进行改造以使其在体内可抵抗DPP-IV的降解作用,延长GLP-1的生物半衰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经皮下注射后,很快被

6、一种特异性蛋白酶DDP-IV降解,很少引起低血糖,但缺点是必须注射给药。部分已经上市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例如: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和依西那肽等[3,4]。1.3.2二肽酰肽酶-IV(DPP-IV)抑制剂由于肽类药物的代谢稳定性和不便于口服等因素,促使人们寻找非肽类药物。DDP-IV抑制剂可以口服,通过抑制DDP-IV的活性来维持体内GLP-1水平。近年,国外批准上市治疗糖尿病的DDP-IV抑制类新药有磷酸西他利停(Sitagliptinphosphate)和维达利停(Vildagliptins)等。1.3.3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胰高血糖素受体是属于肠促胰肽族。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可与胰高血糖素竞

7、争该受体,从而阻断其作用。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些作用较强的多肽类药物包括去组氨酸1-胰高血糖素酰胺和去组氨酸1[谷氨酸9],去苯丙胺酸6[谷氨酸9]-胰高血糖素酰胺等。由于肽类药物的代谢稳定性和不便于口服等因素,促使人们寻找非肽类药物[5-8]。2.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由α、β和γ3个亚单位组成,主要作用是协调代谢和能量平衡。AMPK被激活后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