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选择题

法制史选择题

ID:46823904

大小:34.3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8

法制史选择题_第1页
法制史选择题_第2页
法制史选择题_第3页
法制史选择题_第4页
法制史选择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制史选择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单选题1、汉代的法律形式是(D)。A敕、令、格、式B律、令、格、式C律、令、程、式D律、令、科、比2、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A)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B按包庇罪论处C与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解析汉宣帝时,正式确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根据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亲属间首谋隐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据此,选项A正确。3、“亲亲相为隐”原

2、则成为一个法律原则,产生于哪个时期(B)。A西周B西汉C唐朝D隋朝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B)A《吕刑》B《法经》C《禹刑》D《唐律》5、以下不是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的机构是:(C)A大理寺B刑部C审刑院D御史台6、“八议”制度载于律文,最早出现于哪个时期(A)。A魏朝B宋朝C北齐D唐朝7、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C《大清

3、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8、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B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D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解析A

4、、B、D均正确表达了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内容,C项错在清末在司法机关的改革方面,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件,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9、清代创立的比充军更重的发充边疆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的刑罚是(C)。A迁徙B充军C发遣D戮尸10、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谎‖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A)A死刑B迁刑C城旦舂D笞一百解析

5、秦律规定,故意捏造事实与罪名诬告他人,即构成诬告罪。诬告者实行反坐原则,即以被诬告人所受的处罚,反过来制裁诬告者。本题案例中甲被乙诬告而被定为死罪,根据秦代诬告反坐的刑罚适用原则,对乙应以甲被判处的刑罚加以制裁,即乙应当被判处死刑。故本题选A.11、明代地方省一级的司法机关是(B)A提点刑狱使司B提刑按察使司C肃政廉访司D通政使司12、在中国法制史上,最早对绝户资产的继承作出明确规定的法律是哪一部?(D)A秦律B汉律C唐律D宋律13、关于清末预备立宪,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D)A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作

6、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B《十九信条》取消了皇权至上,大大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与内阁总理的权力C清末成立的资政院是中国近代第一届国家议会D清末各省成立了谘议局作为地方督抚的咨询机关,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预决算等解析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其实质是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宪法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君主的绝对权力。所以A项《钦定宪法大纲》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是错误的,不能选;《十九信条》其内容,在形式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

7、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所以B项错误,不能选;清末的资政院其性质是承旨办事的御用机构,与近代社会的国家议会有根本性的不同。所以C项错误。清末的谘议局是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期间设立的各省督抚控制的地方咨询机关。其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决算预算、选举资政院议员、申复资政院或本省督抚的咨询等。所以D项是正确的。14、下面对西周时期的“狱”与“讼”理解正确的是(C)A民事案件称为“狱”B刑事案件称为“讼”C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D审理刑事案件叫做“听讼”15、战国时期,在变法改革中提出“尽地利之教”和“善平籴”经济政

8、策的是(A)A李悝B吴起C商鞅D管仲16、清乾隆律学家、名幕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的有关论述:①“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②“谋杀则定计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势不能敌,或以金刃,或以毒药,或以他物,或驱赴水火,或伺于隐蔽处所,即时致死,并无争斗情形,方为谋杀。”③“故杀乃因斗殴、谋殴而起,或因忆及夙嫌,或因畏其报复,或虑其控官难制,或恶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