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知觉理论视阀下3d电影美学探析

视知觉理论视阀下3d电影美学探析

ID:46815924

大小:6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8

视知觉理论视阀下3d电影美学探析_第1页
视知觉理论视阀下3d电影美学探析_第2页
视知觉理论视阀下3d电影美学探析_第3页
视知觉理论视阀下3d电影美学探析_第4页
视知觉理论视阀下3d电影美学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视知觉理论视阀下3d电影美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视知觉理论视阀下3D电影美学探析【作者简介】电影《阿凡达》海报电影是一种视听综合但又以视觉为主的艺术样式。实验证明,一个正常人从外部获取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影视艺术心理学》,宋家玲、宋素丽著,中国传媒大学岀版社2010年版,155页)因此,观影主体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仍然主要是依靠视觉感官去捕捉画面信息的。为了能使观众更好地看见、看清、看透世界以及我们自身,电影从诞生Z初到现在不断发明各种看的工具和技术,以此来不断丰富着看的方式。电影从固定到运动的拍摄,从黑白到彩色,从机械到

2、电子,从模拟到数字,从复制到虚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不仅推动了电影影像一次次的发展和突破,也深刻地影响着观众视觉观念和视觉经验的嫗变。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的问世,标志着数字化时代的來临。所谓数字化,“是指信息(计算机)领域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包括通信领域、大众传播领域内的传播技术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数字传媒概要》,闵大洪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页)数字技术对于电影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而在数字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非3

3、D电影莫属,那么,从视知觉的角度來看,3D电影表现出了怎样独特的美学特征?而这些美学特征是否会改变传统电彩美学中观众与电影的审美关系?而这种审美主体地位的转变又会对电影带來哪些影响呢?一、从视知觉角度看3D电影成像的基本原理3D电影,又被称为立体电影,这里的“3D”指的是三维空间,它不像普通的电影画面那样只有上下和左右两个维度,3D电影除了上下和左右两个维度Z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前后。其成像效果在于观众可通过佩戴3D眼镜观看到立体的空间、人物和景物,这样,就可以使观众欣赏到一种逼真的、具有空间感

4、的视觉效果。和传统的2D电影相比,3D电影为观影主体的视觉带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审美体验。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茨离。人的两眼分开约5厘米,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大脑就会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我们称这一原理为“偏光原理”。(纪成刚:《3D电影的成像原理简介和声音制作探讨》,载《现代电影技术》2009年11期)3D电影依据人们在生理上的视知觉特性(视知觉是通过视觉器官获得信息而至大脑

5、加工所形成的一种心理感受,可参见《影视艺术心理学》,宋家玲、宋素丽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55页)将“偏光原理”很好地运用到电影制作屮来,它贯穿在拍摄、放映和观影这一系列过程中:拍摄时,依据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胶片分别装入左、右放映机,分别播放出左眼和右眼的画面;观影时,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

6、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加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电影理论刘文艳:视知觉理论视阀下3D电影美学探析二、从视知觉角度看3D电影的美学特征3D电影利用偏光原理的特殊制作方式,使得3D电影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特征:1.双重立体性双重立体感是指3D电影不仅使观众能在生理上感觉到立体感,还能在心理上产生立体感。较之传统电影利用景深创造的立体感,3D电影的立体感更强烈、更真实。从观影物理距离来看,通常情况

7、下,电影院的投影银幕和观众席之间往往保持了10米以上的距离,传统电影在二维平面中展示的三维空间总在距离观众席10米以外电影银幕的后面。而3D电影突破了电影银幕四个边框的束缚,将银幕内的空间延伸到了银幕之外,特别是向前延伸到了电影院中观众席内部,令画面空间中呈现的人物和景物所处位置纵深关系出现了前后分层。对于接受主体而言,这种突破银幕向前的立体感创造出如此接近其至置身场景中的体验,比起始终保持距离隔着银幕向后的立体感更加鲜明生动,增强了观影的真实感。从观影心理距离來看,我们在观看传统电影时,立休感的产生主

8、要是由知觉实现的二维至三维的转换,是心理“完形压强”的一种表现。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观看一个不规则、不完美的图形时,总有竭力改变它,使之成为完美图形的趋势,这种知觉上对简洁完美格式塔的追求,被称之为“完形压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世界屮,平常所看到的物体绝人多也是立体物体,而传统电影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压缩、扁平、缺少深度感的世界,所以在观看时候,观众在大脑中口然会将Z“立体化”,述原成视觉上心理上更易接受的立体物体。2.积极参与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