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美学语境中的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论文

现代西方美学语境中的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论文

ID:25672150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现代西方美学语境中的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论文_第1页
现代西方美学语境中的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论文_第2页
现代西方美学语境中的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论文_第3页
现代西方美学语境中的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论文_第4页
现代西方美学语境中的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西方美学语境中的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西方美学语境中的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论文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1904-2007)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心理学家、美学家之一。他在7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在艺术心理学、美学、艺术教育、建筑以及媒介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具有创建性的贡献。特别是其对视知觉形式动力问题的讨论,直接启发了20世纪西方美学研究方式方法的变革。本文拟将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还原至其生发的语境,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阐清其与现代西方美学诸多流派的复杂联系,揭示出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的独特性及其对推进西方现代美学内

2、在发展逻辑的贡献。一西方学术界惯于将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理解为一种“视知觉形式完形理论”,将视知觉形式形成的动力机制归于视知觉先赋的完形倾向之下。但纵观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其完形形式理论经历一个关注重心的转移.freellchaelJ.Parsons)和布洛克(H.GeneBlocer)在《美学与艺术教育》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表现主义理论发端于对艺术的某种体验,以及从情感、观念和心态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的一种方式。问题是,一旦我们开始思考这种体验和谈论方式,似乎就专注于那些难以解释的观点,例如艺术作品实质上

3、拥有情感的说法。主要的难点是要解释情感这种个人的、主观的东西如何与作品这种公开的、有形的东西相结合。”[美]帕森斯,布洛克:《美学与艺术教育》,李中泽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63-164页。正是在表现主义美学的薄弱处,阿恩海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结合视觉对象对直觉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用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阐释了直觉与表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说,克罗齐的直觉本身也具有“完形倾向”,而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完形形式”之形成则具有直觉的性质。表现主义的另一位美学家康定斯基(Kandinsky)的理论对阿恩海姆也有一定影响,

4、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其“具有方向性的张力”的主张。阿恩海姆在他的著作中对此理论给予了肯定:“在画和雕塑中既看不到由物理力驱动的动作,又看不到这些物理动作造成的幻觉。我们从中看到的,仅仅是视觉形状向某些方向上的集聚或倾斜,它们传递的是一种事件,而不是一种存在。正如康定斯基所说,它们包含的是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63页。康定斯基在他的艺术理论中给予“张力”以重要地位。他把绘画元素概念分为外在的概念和内在的概念:“就外在的概念而言,每一根独

5、立的线或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就内在概念而言,则不是这种形本身,而是活跃其中的内在张力才是元素。而实际上,并不是外在的形聚集成一件绘画作品的内涵,而是力度——活跃在这些形中的张力。倘若这些张力象魔术般地突然消失或死去,那么充满生气的作品同样会即刻死去。”[俄]康定斯基:《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罗世平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19页。康定斯基强调形式的精神内涵,认为形式是内在内容的外在表现。康定斯基提出了“内在必需(需要)原则”,即“形式的和谐所依据的原则”。他由对绘画语言的分析入手,认为绘画语言的外

6、在物理特性(包括点、线、形等)充当了形式因素,而绘画语言内在的“运动”、“张力”等特质成了内容,绘画语言的内在价值表现为精神价值。康定斯基后来倾向于使用“张力”这个术语。“我已经用‘张力’(tension)代替了‘运动’(movement)这个几乎予以广泛采用的术语。‘运动’这个常用的术语是不准确的,并因此把我们引向了错误的方向,带来了名词术语的进一步混乱。‘张力’是指元素的内在力量,这仅只表现为它总的‘运动’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它的‘方向’,这也是由‘运动决定’的。绘画的元素是运动的实际结果,其形式为:1、张力2、方向

7、。”[俄]康定斯基:《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罗世平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40页。看来,康定斯基更倾向于使用“有方向性的张力”这个术语来指称艺术形式。阿恩海姆在1954年版的《艺术与视知觉》中直接借用了康定斯基的“有方向性的张力”这一术语,并在1974年版的《艺术与视知觉》中声称“有方向性的张力”就是他研究视觉动力所要研究的东西。但阿恩海姆比康定斯基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用“有方向性的张力”去描述视知觉经验,而且将其与视知觉“动力”互文使用,从而回答了视知觉形式构建的动力机制及其表现性问题。如阿恩海

8、姆所言,“事实上,这种表现性还是视觉对象的一种最最基本的性质。”③[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68页。“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才可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③这两句话表面看起来似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