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贝那普利与螺内酯联用方案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份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实验対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贝那普利与螺内酯联用方案治疗)和对照组50例(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不同。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经统计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法。结论贝那普利与螺内酯联用方案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建议临床广泛应用。【关键词】慢性
2、心力衰竭;贝那普利;螺内酯;内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Z-,主要好发于老年人,临床上以左心衰竭常见[1]。左心衰竭时由于左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导致的肺水肿与肺淤血。临床上患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会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感,抢救不及时容易导致患者死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剂(ACEI类药物)和醛固酮拮抗剂是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二者联合应用不仅能有效治疗心力衰竭,而且能够避免发生“醛固酮逃逸现象”[2]。本文冋顾性分析贝那普利与螺内酯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旨在探讨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为2010年1月〜20
3、12年12月份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IV级。病例入选标准:①参照2012年制定的《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明确;②未服用ACEI类线物和螺内酯进行治疗;③无药品使用禁忌证;④无其他严重基础疾病;⑤患者同意治疗方案,自愿参与实验。排除标准: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肝肾功能不全等影响实验结果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3.54±3.83)岁。50例患者中高血压心脏病10例
4、,冠心病17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肺心病2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心功能分级:心功能II级22例,心功能III级13例,心功能IV级15例。对照组50例患者屮男27例,女23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3.46±3.95)岁。50例患者中高血压心脏病11例,冠心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15例,肺心病3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心功能分级:心功能II级23例,心功能III级11例,心功能IV级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等基本情况,经统计分析,P>0.05,具冇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①卧床休息,避免高强度运动;②低盐低脂饮食,平衡营养;③低流量吸氧;④保持心态
5、平和;⑤保持排便正常;⑥强心:地高辛,0.25mg/次,1次/d,维持量治疗0.125mg/d;⑦利尿:咲塞米片,40mg/d;⑧扩血管:注射用硝普钠,50mg/次,1次/d,静脉滴注。观察组:①给予上述基础治疗;②螺内酯:每次40mg,口服,2次/d;③贝那普利初始剂量2.5mg,1次/d口服,然后根据患者对药品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可增加到20mg,1次/d口服。1.3评价指标参照相关文献[3]评价疗效标准:①显效: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或超过2级;②好转:临床表现有所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③无效:未见缓解或加重。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0.0统计学
6、软件处理数据资料,x2检验和t检验计算P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脂升高、高钾血症、痛风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50例中,显效34例,显效率达68%,好转14例,好转率28%,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屮,显效30例,显效率60%,好转8例,好转率16%,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随着医学的进步,其治疗观念和治疗方法均有了根木性改变[4]。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
7、现,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原则应该是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调节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为主要原则[5]。目前临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主耍策略为长期性与修复性,主要目的为改变心脏生物学性质,主要方法就是应用ACEI类药物[6]。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ACEI类的代表性药物,具冇改善心肌功能、扩张血管及抑制RAAS活性的作用[7],其前体是盐酸贝那普利,患者口服后在体内转换为贝那普利,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组织血管紧张素I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