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03435
大小:16.7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储层构型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储层构型综述 摘要:储层构型,就是研究构成不同级次储层的单元(一般为单砂体)之间的规模、形态以及叠置关系。最初由Allen提出了“Fluvialarchitecture”的概念,后由Miall在此基础上完整的提出了储层构型的概念,并将以往在二维平面研究的沉积相工作引向了三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储层构型从最初的针对河流相到现在的各种沉积相多元发展,构型级次划分方案也越发的完善,对油田的下一步开发部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石油地质;储层构型;剩余油 引言 我国早期开发的老油田,大部分已
2、进入到了开发后期,采收率一般为30%左右,面临综合含水率高、产量低等诸多问题。经研究表明,有相当的剩余油存在于砂体内部,它们被复杂的储层所控制,是下一步油田进行开发挖潜的重要目标。而以小层或砂组为基础的研究已经不足以对储层进行更精细的描述,需要更精细的层次划分,储层构型应运而生。 1储层构型的发展 英国雷丁大学的J.R.L.Allen教授在1977年首次提出了“Fluvialarchitecture”(河流构型)的概念,将储层构型这一历史性的概念引入到河流沉积相的研究工作中。并在1983年将河流
3、相划分为三个界面。随后在1985年,加拿大学者A.D.Miall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完整地阐述了储层构型的概念,并针对河流相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储层构型要素的分析方法,使储层构型系统化,真正成为了一门学科。储层构型,也称储层建筑结构,就是研究构成不同级次储层的单元(一般为单砂体)之间的规模、形态以及叠置关系。这一概念反映了不同级次、不同成因的储层构型单元之间的关系,对油田剩余油挖潜和精细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储层构型的概念由河流相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露头和现代沉
4、积中获得的,局限于构型成因的分析和剩余油平面上的分布,并没有真正从剖面、平面结合建立三维储层构型模型。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储层构型从最初的河流相研究,逐渐推广到三角洲相以及滨浅湖相等沉积相的构型研究,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构型分析方法。 2储层构型的级次划分 Allen在提出“Fluvialarchitecture”的概念后,将河流相划分为三个构型界面:一级为交错层系的界面;二级为交错层序组的界面;三级为复合体的界面。 2.1国外储层构型综述 郑晨晨赵璇王泽润王栋杨涛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
5、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Miall的储层构型分级方案 Miall在Allen三级河流相构型界面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六级构型界面的划分方案,即从1级交错层系间的界面到6级大型河道或古河谷群的界面。随后,又在1级交错层系的界面前,增加了一个0级纹层间的界面;在6级界面后,增加了7级大型沉积体系界面和8级盆地充填复合体界面。至此,一个由9级构型界面组成的河流相构型划分方案就被建立了起来(表1)。 Miall的9级构型界面的划分是目前流传比较广、使用比较多的划分方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不
6、过由于该方案主要是针对河流相提出,并且在与层序地层级次衔接的方面还值得商榷。 2.2国内的储层构型分级方案 从上文可以看出,原有的分级方案有些许的不足,我国学者吴胜和在Miall九级构型界面的划分基础上,提出了一个12级构型分级方案(表2)。1~6级界面的划分参考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其限定的构型单元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1~6级层序单元一一对应,即从1级巨层序或大层序到6级小层序,6级构型界面为最小级次层序构型单元,在垂向上与单河道沉积相当。7~9级界面分别对应Miall构型分级方案的5~3级界面,
7、其限定的构型单元本质上为“faciesarchitecture”(相构型),即7级河道、三角洲舌体等,8级点坝、天然堤等大型地形,9级侧积体等大型地形内增生体。10~12级界面分别对应Miall构型分级方案的2~0级界面,即10级层序组、11级层系、12级纹层。 储层构型分级的序列有正序和倒序,这两类方案各有其特点。正序方案界面级别随数字的增大而变大,即数序最大为界面最大。该方案适用于地面地质研究,如Miall的构型分级方案。倒序方案界面随数字的增大而减小,即数序最小界面最大。该方案适用于地下地质
8、研究,如吴胜和的构型分级方案。 3结束语 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储层构型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已经从简单的界面划分发展到剖面、平面相结合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研究;已经从单一的河流相研究逐步扩展到三角洲及滨浅湖相的研究;构型分级的方案也更加多元化,更加适应各种沉积相的实际情况。随着油田对测井相、单井相的进一步利用以及三维地质建模的应用,储层构型正逐渐向着立体化、精细化发展,为油田下一步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吴胜和,季友亮,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