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陵寝建筑赏析

第五章 陵寝建筑赏析

ID:46789198

大小:16.97 MB

页数:137页

时间:2019-11-27

第五章 陵寝建筑赏析_第1页
第五章 陵寝建筑赏析_第2页
第五章 陵寝建筑赏析_第3页
第五章 陵寝建筑赏析_第4页
第五章 陵寝建筑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 陵寝建筑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章陵寝建筑赏析第一节陵寝建筑的涵义第二节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文化特征第三节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第四节中国古代帝王丧葬制度的演化第五节陵寝建筑的布局特征第六节中国主要代表性陵墓第一节陵寝建筑的涵义陵寝建筑——一般指古代帝王的墓葬。陵——指高大突起的土堆;东周三王陵庙——宗庙的正殿称庙,后人祭祀死者灵魂的地方。寝——原指宫殿后部的寝宫。秦汉时期,开始在帝王墓的侧面建寝,象征宫殿中的“寝宫”,专供帝王的衣冠、几杖和日常生活用具,以便帝王的灵魂享用。第二节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 文化心理特征一.“灵魂不死”观念二.“事死如事生”

2、、“事亡如事存”三.“厚葬以明孝”、“媚祖以邀福”第三节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若分开来讲,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部分。陵墓景观可分为: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有墓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和传统习俗的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土葬土葬用的棺木火葬火葬墓坑水葬用的木筏湖中的水葬台天葬悬棺葬古代埋葬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并不掩埋同类的尸体,而是弃之于原野山谷。2、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人

3、类已经对死者进行有意识地埋葬。如:山顶洞人公共墓室山顶洞人公共墓室山顶洞人过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他们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东北部,海拔170米的一个天然山洞里,因而被称为山顶洞人。洞长约12米,宽约8米,面积为90多平方米,可容数十人生活。洞里自然分成“上室”和“下室”。上室在洞口处,是他们的公共居室。下室在洞的深处,是他们的公共墓室。山顶洞人的成员都是平等的,遵守共同的习俗。他们生前互相保护,死后也埋葬在一起。古代埋葬制度的演变3、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深掘土坑,把尸体埋在地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土葬。距今7000-

4、5000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了2000多座墓葬,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土坑藏。成人葬器开始使用棺椁,儿童使用翁棺。陵墓木椁示意图翁棺翁棺的口缘饰一周长乳钉,束腰尖底,下腹部有一小圆孔。翁棺多用于成殓夭折的婴儿尸体,腹部留小孔以供其灵魂出入。这类翁棺多埋在住房附近,而不是埋入氏族公共墓地,说明儿童受到了特别的照顾。古代埋葬制度的演变4、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不封不树”“墓而不坟”。殷墟王陵,虽然墓穴规模巨大,最大的联通墓道面积超过700平方米,但墓与地平。未见任何迹象表示曾筑大坟。5、春秋中期开始,中原地区的

5、土丘坟已经出现。但是,帝王陵墓之外的一般坟丘,基本上都是圆锥形或半圆形。但是帝王帝王陵墓封土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殷墟王陵墓呈“甲”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腰坑,内有一人一大玉戈。在墓道填土内,有集中在一起的22个人头骨。第四节中国古代帝王丧葬制度的演化、古代帝王的葬制的演化中国古代帝王的葬制经历了由单葬制、陪葬制到群葬制的演化过程。单葬制即一个皇帝一个完整的陵墓区。选点分散,陵园独立。汉武帝之前的帝王都是这种葬制。著名的陵墓,有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陪葬制即在帝王陵园外围有生前的爱将、

6、功臣、贵戚的陵墓陪伴,形成以一代帝王陵为中心的陵墓区。这种葬制始于汉朝,到唐朝,群臣陪葬成了一个固定的制度。著名的陵墓有,位于陕西茂陵县的汉武帝的茂陵,位于陕西乾县的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群葬制即同一朝代的帝王及其后妃、子女的陵墓集中在一个陵园内的葬制。这种葬制始于北宋,沿用于明清。这种群葬制还影响到与宋朝同代的党项羌族的王朝——西夏。这样的陵墓群有六个:位于河南巩县的北宋帝王陵墓群;位于浙江绍兴的南宋帝王陵墓区;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位于易县的清西陵;位于宁夏银川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古代

7、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封土形制:是关于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大型陵墓建造是中国封建伦理对孝道的一种规定,也是对帝王生前就安排死后的“奢侈生活”行为的维护。“厚葬以明孝”起源于周礼。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以山为陵”“宝城宝顶”式1、覆斗方上式周朝隋朝、宋朝即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三阶逐级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很像倒扣的斗。这种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之后,又被宋朝选用。以秦始皇陵墓的墓冢形体最大2、以山为陵就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

8、,雄伟壮观。唐朝帝王陵墓最常使用这种封土方式。尤其是海拔1188m的嵕山的李世民昭陵和海拔1048m的梁山的李治、武则天的乾陵最为雄伟,连秦始皇的封土坟头也难相比。唐朝以山为陵昭陵唐太宗昭陵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