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77079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高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海南华侨中学物理组韦爱妍刚刚结束了一节关于《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和能量问题》(以下称“电”)的复习课,结合这节课的特点,我想谈谈有关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问题。物理复习课的准备要求非常充分,以往的复习课,三维口标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中我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來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这种做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三维目标Z“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
2、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上课的闲乏无趣,直接导致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无法体现,在新课标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事实验证,在物理复习课中,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可以精力集屮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理所应当地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
3、础知识、基木技能、基木方法、基木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常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卬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在《电》的课程设计上,我精选了如下例题:“精典例题”1:如图甲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宜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的绝缘斜而上,两导轨间距为厶。M、P两点间接有阻值R的电阻*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的垂直斜面向下.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让ab杆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1)由
4、b向a方向看到的装置如图乙所示,请在此图中画出ab杆下滑过程小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2)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当ab杆的速度大小为v时,求此时ab杆中的电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3)求在下滑过程中,ab杆可以达到的速度最大值.题中的三个问题指向性非常明确,从(1)问中直接将对空间例题图的受力分析直接引向平面图进行受力分析,(2)问屮直接将学生引导到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闭合屯路欧姆定律求加速度及电流问题上,,在第二问的基础上,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这道题涉及的基本知识较多,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单棒导体切割磁感线类问题)、楞次定律一右手定则
5、(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牛顿运动定律;涉及的物理分析方法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熟练应用左右手定则、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对物体进行运动的动态分析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处在高二阶段的学生,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能完成全部问题,但是作为复习课,很多同学都能完成前两个问,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学生仍能体验到成就感。笫一个问是个过渡与铺垫,成功地完成此问,可以给学生建立一定的信心,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个问,无疑能使学生信心倍壇。第三个问只需要老师适时的引导便可解决。“精典例题”2:MN为中间接有电阻R=5◎的U型足够长金屈框架,框架宽度〃=
6、0.2耳竖直放置在如图所示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5T,电阻为厂二1。的导体棒可沿无摩擦滑动且接触良好。现无初速释放导体棒AB,发现AB下滑/?二6加时恰达稳定下滑状态。已知导体棒的质量加=().1畑,其它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取10N/Kg)求:(1)棒稳定下滑的速度;(2)此过程中电阻/?上消耗的电能;第一个问题是“精典例题”1的应用,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使问题具有针对性,也可以使复习内容由动力学问题自然过渡到能量问题。解决一问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过渡「'电磁感应过程中产生的电能是凭空产生的吗?”“电能是由什么能转化而来,又是通过何种形式进行转化的?”进而带领学
7、生开始对能量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之一:此节复习课优点之一在于所选题目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基础性:复习题的选择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有利的;其次,复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或一部分知识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口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口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