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探析

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探析

ID:46775407

大小:7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探析_第1页
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探析_第2页
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探析_第3页
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探析_第4页
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探析_第5页
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探析_第6页
资源描述:

《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探析【摘要】課程設計是課程理論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隻有瞭解課程設計的概念、原則和模式,才能構建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更加促進課程實施的有效進行【關鍵詞】課程設計;模式;理想的【中圖分類號】G6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4309(2010)10-0059-1.5課程設計是課程理論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也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理論依據和前提條件,直接決定瞭課程實施的效果和我們教育的效果。因此,我們隻有對課程設計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夠建構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課程設計的概念課程設計主要解決如何把課程論的思想內容轉化為現實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科書的

2、問題。黃甫全認為課程設計實質上是人們根據一定的價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課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組織安排課程的各種要素或成分,從而形成特殊課程結構的過程及其產物。這就是說,課程設計時基於對課程資源的選擇、課程要素的優化組合以及目標和內容或學習經驗的選擇確定,旨在確定課程的組織形式和組織結構理想的課程設計模式應該體現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1)理論基礎的辯證互補原則實踐表明,不能隻依據一種課程理論來設計課程,否則便容易出現問題。我們應該吸取各種理論中的合理成分,將其共同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自20世紀初,課程成為獨立的研究領域以來,湧現出眾多的流派。課程設計呈現一種搖擺狀態,常常是先采取某一

3、種流派的理念,待其弊端暴露,再換另一種嘗試,循環往復。美國20世紀的課程演變就是典型的例子。20世紀初的進步主義教育占優勢,經驗課程風行;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社會重建主義登場,核心課程盛行;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學科結構運動;60年代中至60年代末,人本主義課程;70年代,歸基礎,有代表性地體現出課程實踐中的鐘擺現象。一些課程專傢註意到瞭這點,如美國課程專傢施瓦佈指出指導學校課程改革的理論不是單數而是復數的,並把根據學習的具體情況對課程理論進行分析選擇的行為稱為"擇宜的藝術”(二)為學生發展服務的原則教育是一項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最根本的任務就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學校的

4、一切活動都應以這點為中心。課程設計自然要以是否有利於學生發展為終極標準(三)系統性原則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先要確立一套包含課程設計中的各個要素的設計程序,使課程設計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多元主體合作原則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會用到很多學科的知識,因此課程設計需要通過多元主體的合作才能夠實現。在眾多的參與主體中,課程專傢、學科專傢、教師通常是核心成員,學校行政人員、教育行政人員、學生、傢長、有關社會機構等都可以成為咨詢的對象。單純以專傢學者的理論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那樣難免會造成課程設計的片面性。因此,不同成員在設計過程中既要從自己的專業出發,發揮自己的特長,也要相互合作,加強對話、協

5、商,以達到課程設計的優化(五)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統一性是指課程體系中要求全部的學生都要進行學習的部分,它體現瞭對全體學生的統一要求。多樣性是指適應地區差異和學生個體差異的非通用性課程。現在各國越來越呈現出課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的有機結合(六)適應性與超越性相結合的原則適應性是指課程要適應當前社會的需要,超越性是指課程要對未來社會的需要負責。沒有適應性也就沒有實用價值,而沒有超越性也就沒有前瞻性,就會不利於發展,所以我們要找到適應性和超越性的最佳結合點三、模式考外有幾種典型的課程設計模式,包括泰勒的目標模式、斯滕豪斯的過程模式以及自然設計模式等。其中目標模式本身的提出、實行

6、與改進都為課程設計的模式奠定瞭基礎,產生瞭很大的影響。但也有一些缺陷,斯滕豪斯針對其缺點提出瞭過程模式,試圖解決目標模式無法解決的問題,直接關註教育過程的不斷調適,以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學習和發展。自然設計模式的提出也是針對課程發展的目標模式提出的。在這個模式中,手段和目標是互動的,而不是完全有一個先後的順序。自然設計模式十分註重課程立場的不同,課程設計人員由於課程立場的差異,很難開始就達成一致,因此需要反復討論、協調、制定種種變通方案。因此,目標隻是追求良好課程引導方案的引導因素之一,並不是起點,它更突出的考慮瞭課程設計的主體下面是我國新課程設計示意圖:US理想的課程模式應有的特

7、點第一,在吸取發達國傢在課程設計方面的先進經驗的同時,相關部門應集思廣益,通過各種宣傳形式,將國傢和地方的課程標準在民眾中傳播,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對課程標準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這種形式瞭解人民群眾對教育標準的意願。這也是教育決策部門在課程設計中民主化、科學化的體現第二,要充分考慮兒童、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進行課程設計。未來的、現實的世界都是兒童的。因而,課程設計與改革需要以育人為本,需要給兒童純真的心靈以莊嚴的承諾第三,課程設計的主體是課程決策者、課程理論傢、學科專傢、中小學教師以及學生傢長和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