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63404
大小:228.86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27
《心理学试题复试题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德国教育家()第一个明确将心理学作为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CA、第斯多惠B、威廉·冯·洪堡C、赫尔巴特D、瓦根舍因2.()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B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BCD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4.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A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5.«论灵魂»的作者是()。DA、苏格拉底B、昆体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6.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BCD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7.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2、的形成。CA、可逆性B、灵活性C、守恒性D、补偿性8.()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DA、记忆B、认知C、感知D、思维9.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AA、可逆性B、灵活性C、补偿性D、发散性10.()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CA、思考B、记忆C、认知D、感觉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B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2.下列不属于大学生交往目的单纯的因素是()DA、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B、思想单纯C、大学生之间无地位
3、高低之别D、大学生的交往意识较差13.大学生人际交往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不包括的是()CA、价值观不同B、心理需求不同C、情绪稳定性不同D、生活习惯和修养不同14.大学生人际交往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方面。BCDA、交往动机B、交往对象C、交往渠道D、交往方式15.有时热情开朗、有时寡言少语”,体现的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AA、交往目的B、交往心理C、交往内容D、交往动机16.良好的人机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的()ABCDA、自我完善B、认知他人C、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D、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17.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D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
4、断成熟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18.()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BA、崇高的职业道德B、渊博的专业知识C、先进的教育理念D、特色的教学能力19.张老师每次跟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这说明张老师处于()。CA、教师角色认知阶段B、教师角色认同阶段C、教师角色信念阶段D、教师角色内化阶段20.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有()。BCDA、积极参与学校管理B、正确认识教师职业C、树立学习榜样D、积极参与教学实践21.高校的基本功能是()。ABCDA、人才培养B、科学研究C、社会服务D、文化传承创新22.()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
5、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DA、教师权威B、教师威严C、教师威望D、教师威信23.()不是教师威信形成的自身因素。AA、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认可B、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C、端庄的仪表、良好的习惯D、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24.树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ABCDA、教师的社会地位B、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认可C、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导向和价值取向D、教师自身人格特征25.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标志是()。BA、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增强B、教学监控的迁移性增强C、教学监控由他控到自控D、教学监控达到自动化26.教师
6、成长的外部途径不包括()。DA、严厉惩罚B、激励、帮助学生C、让学生敬畏D、与学生保持距离27.对于熟手型教师特点描述不准确的是()。DA、对所教学科知识很熟悉B、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C、可以将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相融合D、富于创新,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28.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29.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DA、实践B、反应C、反射D、学习30.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可分为()。ABD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机器学习D、社会规范学习31
7、.社会学习理论是()提出的。D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32.()提倡用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等方法。CA、社会学习理论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构建主义学习理论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33.我们把植物分解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知识的()。DA、综合B、比较C、分类D、分析34.()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区分开来的过程。CA、分析B、比较C、抽象D、概括35.促进知识的理解的途径有哪些()ABCA、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