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56109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所谓精神损害是指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也即侵权行为侵害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利,造成精神活动或精神利益的破坏,直接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但我国目前司法制度中,仅仅承认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对基于刑事案件产生的侵权,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支持,笔者认为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基于个案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是正当的,应受到法律保护。一、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2000年12月9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精神损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规定问题的解释》规定,当事人可以因他人侵权而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但司法解释又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此规定是我国目前司法制度中的一个缺憾,否定了刑事案件中申请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诉求。我国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不予受理这样的法律规定已滞后于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导致我们刑事案件否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因有很多:认识的不统一,司法实践中不少人认为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中的一种附带程序,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程序。使得对一部分事实难以查清,当事人民事权利得不到应有保护。不同法官对刑事附带民事赔偿
3、的认识是不统一的。既有赞成精神赔偿的法官;也有不少法官认为刑事附带民事的被告人已经被追究了刑事责任,再追究其经济责任有违公平原则。由于法官认识上的不一致,导致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出入较大;我国现在法律和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犯罪分子的处罚不能达到安抚受害人心灵的作用。反而产生了“以刑代罚”和“以罚代刑”等一些情况,极大地损害了受害人的利益。是对物质损失的理解过于僵化,没有向被害人倾斜。在司法实践中赔偿范围上仅限于物质损失,并且物质损失被限定在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损失。对当事人可预期的损失没有纳入赔偿范围,对于当事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也不纳入受案范围。二、刑事案件否定精神损害的弊端目前生活
4、中同样性质的侵害行为,当侵害行为较轻,未达到犯罪程度,被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但如果侵害行为较重,达到犯罪程度,被害人反而不得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在一般民事侵权中,受害稍轻的被害人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但在犯罪活动中,受害比一般民事侵权要重的被害人反而无法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获得的补偿反而比受害较轻的一般民事侵权中的被害人要少。刑事犯罪本质上是最严重的民事侵权行为,一般民事侵权行为要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而最严重的民事侵权行为反而不必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造成行为危害性和赔偿责任明显倒置,明显不符合公平、公正原则以及基本的法理。比如在绑架、强奸、侮辱、威胁、诽谤等比较特殊的侵犯
5、特定人身权利的犯罪中,被害人可能并无物质财产损失或只有细微物质财产损失,其主要的损害在精神利益上,其精神上受到的损害,往往比物质上受到的损害更大、更深。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现有法律制度,被害人无法获得被告人的赔偿或只能获得极少的物质财产损失的赔偿,这也是明显不合理的。在刑事案件中,对被害人科以刑罚不能完全使被害人得到精神上的慰籍。仅靠刑罚惩罚尚不足以达到消除被害人内心痛苦的目的。有些案件甚至在被告人被依法判刑后,自己的痛苦可能还会加深。因为,刑事制裁和民事责任是两种彼此独立、性质不同的法律责任一一前者是犯罪人对国家应负的法律责任,其保护的主要是社会利益;后者则是犯罪人对被害人权利侵害的赔偿,
6、其保护的主要是被害人的利益。三、完善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设想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权利意识的日益提高,公民的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健康等基本人权越来越受到各国法律的保护,非财产性损害即精神损害作为损害赔偿的内容已成为世界性潮流,成为多数国家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有损害即有救济”这是永恒的法理。我国《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任何其他法律都不能与其规定和原则相冲突或违背。该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在刑事犯罪中,在对他人生命或身体造成损害的同时,常常一并侵犯到被害人的人格尊严,因此依据《宪法》之规定只要人身受到侵害,应承担法律责任的,
7、在对该犯罪行为进行国家刑事制裁的同时,对于私法上的公民的人格尊严的损害也应给予救济。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1.修改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确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修改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经济情况判处承担赔偿责任”,从而确立刑事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扩大到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并规定“被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