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ID:46755362

大小:7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_第1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_第2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_第3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_第4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诵不尽千古名句,品不完悠悠诗情——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的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期,作为老师的我们如何在这黄金时期激发学生学习、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显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最好的实施途径,那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探讨。总体目标耍求:能初步

2、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这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古诗词教学的总目标,其中小学六年要求背诵160篇(段),具体要求如下: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

3、0篇(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就我们挂绿小学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大家交流探讨。妙哉诗词诵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钱理群曾经这样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也就是说,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

4、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因此,我们的课堂就要让它充满琅琅的诵读声。1、范读切入,导情入境范读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情的先导。一首原本不起眼的诗歌,通过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意境。如学习《采莲》一诗时,老师如能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在范读时注意诗中每句的“戏”字。这个“戏”字表现了小孩子的天真、烂漫,也写出了小鱼顽皮、可爱的样子。既使学生体会了这首诗的主题,又使学生领略到了诗中的童真、童趣,引情入境,激发学生背诗的兴趣。又如教学《黄鹤

5、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老师在导入部分先让孩子们回顾李白和孟浩然的诗句,再介绍他们忘年之交的故事,为学习本诗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让孩子们了解他们之间那利I惺惺相惜的情谊,在这样的情感熏陶下,最后老师再进行深情的朗诵,学生一下子就来到了黄鹤楼,看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感受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那种依依不舍。2、反复诵读,体味诗情范读只是一种先导,只有学生自己诵读,才更能体味出诗歌的内涵。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二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朗读的技巧,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入联

6、想和想象,才能获得真切的感受。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红杏枝头春意闹'啲“闹''字,如果用语言去分析,显得十分困难,但如果让学生反复诵读,就不难诵出当中的味道。如:“弄”读重音,“影”适当把音拖长,这样,就把花影含羞的样子表露无遗。“红杏枝头春意闹'啲“闹”,语速稍微放慢,声音上扬,就一个“闹”字,让我们在读中就仿佛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趾、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彩的情景,仿佛看到了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的景象。又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潜”和“细”写出了春南

7、的细细绵绵,在无声无息中滋润万物,但如果只是简单的说教,学生是体会不到诗人对春天到来的那种欣喜之情,更不能感受到他对春南润物无声的那种喜爱之情,但如果能指导学生在朗诵中把“潜”、“细”的声调放轻,语速稍稍拉长,就能把诗中作者的“喜雨”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一幅春雨润物的独特画面就能展现在眼前。(黄瑞珍的导入争读)这是我校黄瑞珍老师在上市的公开课的情景,她就是运用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去体会王安石对家乡的不舍之情,刚离开就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当时,在反复的吟诵中,同学们都在争着表现自己。其实,也只有这样反复

8、地诵读,学生才能体味到诗句的情感,才能感悟到其中妙不可言的味道。美哉——诗词画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通过想象能重现诗词表现的良辰美景、磅礴山河、悠悠情怀……这就是所谓的“诗中有画”。刚才所提到的“诗配画”就是让学生将诗词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绘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