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中的渔翁形象

浅谈唐诗中的渔翁形象

ID:46754315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唐诗中的渔翁形象_第1页
浅谈唐诗中的渔翁形象_第2页
浅谈唐诗中的渔翁形象_第3页
浅谈唐诗中的渔翁形象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唐诗中的渔翁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唐诗中的渔翁形象摘要:渔翁从其木质上来说就是对以鱼为对象的劳作者的称谓,是农业生产中极其普通的一种职业。但是,唐诗中所塑造的渔翁形象,超越了生活本身的面貌,从本质上说已经成了一种人格和文化的行为,是文人墨客理想生活的表现和保全自我人格的标榜。关键词:木质;内涵;形象化渔翁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以角为对象的劳作者的称谓,是农业生产中极其普通的一种职业。在现实中,一个单纯地以捕鱼为生的漁夫是很难说出这么高深的话的,这个充满肴生活智慧的渔翁是作者情感寄托之下产生的,是作者一部分意识的代言者。所以,这一类渔翁是超越了现实中作为劳动者的渔翁的智者、高人。一、唐诗中渔翁的形象及钓鱼行为的特点在

2、唐诗中,写到漁翁和钓鱼的篇目很多。比如:独钓四首(其一)韩愈侯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曲树行藤介,平池散荧盘。羽沈知食驶,缗细觉牵难。聊取夸儿女,榆条系从鞍。钓鱼诗李贺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菱丝萦独茧,蒲米蛰双鱼。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赊。輕了情无限,龙阳恨有馀。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在这些诗篇中,渔翁基木上都是独自一人在安静的水边环境中垂钓。不仅如此,诗人们还反复引用了历史上姜太公、严子陵钓鱼的典故。《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钩奸周西伯……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姜子牙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却不能得到重用。所以

3、他离开商朝來到周的领地渭水之滨,终日以钓鱼为生,其实是在观察世态的变化,寻找大展宏图的机会。可以说姜子牙是后世诗人们笔下笫一个真正的假渔翁,所以后世以他的故事作为隐士得到知遇的典型代表。如果说姜太公钓鱼被当做寻求出世之路的智慧之举,那么严子陵钓鱼在唐代诗人笔下更多的是被当做隐逸以求自适的表征。严了陵即严光,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好友,刘秀登基后儿次请他去做官他都拒绝了。他在富春山下耕川口养,又喜在桐庐县南的严陵瀨垂竿钓角。严子陵Z所以要拒绝做官,是因为在光武帝的朝堂之上他看见了小人的倾轧和官场的险恶,隐居垂钓是为了保全自己心灵的自适,这就如同屈原不肯随波逐流而投身汨罗,后世所以用“严

4、陵钓”作为高士垂钓之典。李白《独酌清溪江石上庆“永赖坐此石,长垂严陵钓”,流露出了对严子陵隐居垂钓生活的向往。考查李白的生平经历不难发现,李白也是因其落拓不羁的性格与官场格格不入而被赐金放还、悠游江湖的。严子陵的垂钓为他留下了千古的美名,经历着现实挫折的诗人们歆羨像严子陵那样过着自适的生活,忘记生活中的得与失,赢得高风与芳名。但是,他们并不一定就是要像严子陵一样真正地垂钓碧溪之上,“严陵钓”已经虚化成了一种理想的人生生活的表征,或者说钓鱼只是这种安逸自适的生活的代名词,并非真要垂钓。虽然表面看起来姜太公钓鱼Z事与严子陵钓台Z事是走向了两个对立的方面,前者为入世,后者为出世,但是实际上

5、二者殊途同归。姜太公模式是诗人们所向往的最佳人生境遇,而严子陵模式却是诗人们面对生活遭遇退而求其次的真实人生。身份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既是理想主义的也是现实主义的,所以经常不能实现从心所欲。而渔翁生活、钓鱼生活便是从心所欲的一种表现,所以诗人反复咏叹。二、塑造漁翁形象、描写钓鱼行为的意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诗人笔下的渔翁是超脱的、淡定的、闲适的、快乐的,他们钓钓鱼赏赏景牛活悠哉而自足。诗人笔下那些令人歆羡的安逸渔翁生活是剥离了现实的审美生活,是以审美的艺术眼光打量渔翁生活的结果。这些诗人并不是真正的渔夫,他们对于真正的渔夫生活没有深入的体验。作为一个旁观者,他们居高临下地俯视漁翁的生活,

6、并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选择了英中的美好部分,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加入了非功利性的因素,用审美距离产牛的美好光环包装了渔翁的生活,令人神往。所以,在唐代诗人笔下那静好闲适的渔翁生活,其实只是作家心目中的生活,是他们想当然的生活,是其要过的生活,而非事物本身所以然的生活。从这一点上说,塑造一个超凡脱俗的漁翁,其实就是塑造一种高尚的人格,这是我国古代作家们代代相传的传统。比如,屈原所创造的“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香草美人的传统;陶渊明的无弦琴;阮籍的穷途之哭等都是一种个人意识的彰显和外在流露。渔翁也是一种诗化的人格。唐诗中所塑造的渔翁形象,超越了生活木身的面貌,从木质上说已经成了一种

7、文化的人格和文化的行为,是文人墨客理想生活的表现和保全自我人格的标榜。山水给了渔翁栖息的天地,也是山水给唐诗中漁翁形象以文化的深度。渔翁形象是我国山水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也更加丰富了山水文化,使其活脱脱地充满牛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