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53011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如何加强民族学生的色彩感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加强民族学生的色彩感觉摘要:在推进课改的过程屮,越來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教学具有人文性质,它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色彩感觉创造性观察表现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86-01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应是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而我校地处燕儿窝地区,这里少数民族(
2、哈萨克族)的学生偏多,而加强民族学生自身特有的色彩感觉进行色彩造型的训练优为关键。以培养其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就是不以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显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掌握不同于别人,不同于“前我”的新的思维方法。这是我们开展研究的一个目的。孩子们喜欢色彩,因为它璀璨而又缤纷,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和表现的欲望。赤、橙、黄、绿、青、蓝、紫,孩子们认知世界就从这缤纷的色彩开始,色彩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不同的感觉,万物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然而在孩子们的绘画作业中,不难发现存在着概念化和模式化的色彩,如:太阳是红色,小草是绿色,天
3、空是蓝色。孩子们的作品色彩单调,缺乏创造力。如何让儿童创造性地使用色彩,大胆地画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当中,让孩子们分辨客观世界之间的色彩差异,并注意它们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变化,这是孩子们认知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基础,也是他们学习用色彩进行表现的前提。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女th春天浅绿的草地,到了夏天变成深绿,到了秋天又变成枯黄;天上的朝霞和晚霞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小朋友的脸色和大人的脸色是不同的,高兴时候的脸色和生气时候的脸色也是不同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观察,孩子们对发现周围生活中的色
4、彩不仅非常感兴趣,而且非常敏感,他们能够捕捉事物之间很微妙的色彩变化。二、欣赏优秀作品,丰富色彩语言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意象。我结合实物、图片和名画欣赏来提高儿童对色彩的感受能力。首先,选择一些色彩鲜艳明快,与儿童生活较为接近,易懂的名画、图片、儿童较好的作品进行欣赏,告诉他们漂亮鲜艳的颜色需要用不漂亮灰暗的颜色来衬托、比较才能映衬出美丽的色彩效果。然后引导儿童对作品进行讨论:这幅画的主色是什么?是用什么颜色衬托的?看到训中颜色你心里有什么感觉等,以此来丰富儿童的色彩语言,提高他们运用色彩的有意性。三、鼓励儿童用色彩来表现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世界也有很多感受和幻想,引导儿童用色彩
5、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对人、社会、自然的看法和愿望,画出自己对生活屮色彩的独特感觉,这是对他们进行色彩训练的一个目的,也是提高孩子素质,开发他们艺术潜能的需耍。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除了尊重儿童对色彩的选择,还鼓励儿童尽可能多的使用色彩,引导儿童发现新的色彩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不断提高他们造色、配色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当然,对儿童运用色彩的辅导,应多从儿童的年龄实际出发,教授一些儿童能够感受和理解的内容,不耍用成人对色彩的感觉耍求禁锢他们。只有这样,才会使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感受和运用处于一种灵活变化的探索过程中,才会避免对色彩的机械运用,让孩子在绘画中不断涂抹出他们心中的色彩。孩了的生活是丰富
6、多彩的,他们对世界也有很多感受和幻想,引导儿童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对人、社会、自然的看法和愿望,画出自己对生活中色彩的独特感觉,这是对他们进行色彩训练的一个目的,也是提高孩子素质,开发他们艺术潜能的需要,从而促进各方面的提高。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在美术教育中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索养是指学生将來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
7、的探究能力,还耍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止确的价值观。美术教学具有人文性质,它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参考文献[1]《中国中小学美术》2013第二期;人民美术出版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