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闻报道与隐私权保护

浅论新闻报道与隐私权保护

ID:46747409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新闻报道与隐私权保护_第1页
浅论新闻报道与隐私权保护_第2页
浅论新闻报道与隐私权保护_第3页
浅论新闻报道与隐私权保护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新闻报道与隐私权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新闻报道与隐私权保护“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然而,“二者不可兼得”。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新闻真实、隐私保护,二者皆我所欲也”。然而,众所周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和首要原则,因此,越是真实的信息,就越符合新闻的要求,但对于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采访越深入,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就越严重。新闻要“广为人知”,而隐私要“不为人知”,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真实新闻的同吋,乂肩负着不侵犯他人隐私的义务,因此,新闻报道和隐私权保护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一、隐私权的概念及其内容“隐私权”的定义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众利益无关

2、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权是•种独立的、具体的人格权,其内容包扌舌以下四种权利:(一)隐私隐瞒权,也称保密权,这是隐私权中一项最根本的权能,因为早期的隐私权意识萌发于裸露身体隐秘部位的羞耻心,今天的隐私权最早也是由此扩大并演变而来的。属于个人隐私范围内的事情,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窥探、公开和传播。(二)隐私利用、维护权即公民有权对个人隐私进行积极利用,以满足口己精神、物质方面的需耍。新闻媒体如不经过本人同意予以报道,就侵犯了该公民的隐私权。公民对自己的隐私享有维护其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在收到非法侵害时,可

3、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寻求司法保护,也可以找有关人员、组织调解,耍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赔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三)隐私支配权,公民对于个人隐私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支配,可以公开隐私,也可以准许他人对个人活动和个人领域进行察知,准许他人利用自己的隐私。二、新闻报道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新闻报道原则上不应该触及个人隐私,但出于信息真实和准确的需要,新闻报道又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个人隐私,从受众的猎奇角度来说,他们是原谅和默许了媒体的触及甚至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O隐私具有秘密性的特点,即当事人不愿意将自己的言行昭告于众人,因此,其发生的地点多在秘密场合

4、。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记者对他人个人信息进行隐性新闻收集,则有可能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新闻媒体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而知情权与他人的隐私权又恰好相对,因此在现实屮媒体的报道往往与人物隐私权产生冲突。这种冲突源于新闻报道中新闻口由的性质与隐私权保护的性质截然对立。新闻报道中强调真实,接近新闻源的真实,那么势必会主动出击搜索新闻事件,探索新闻内幕,这不可避免的会触及到私人的隐私领域,而隐私权的主体则是尽力“封锁”自己的独处或私密领域,抗击新闻媒体的进攻;新闻报道也强调新闻自由,另一方面新闻自由也强调传递与发表自由,新闻

5、工作者往往以揭露新闻事实真相为己任,“恪尽职守”地坚持自己“挖掘内幕”的理想,而隐私权主体则寸土不让地捍卫口己的隐私领域,这样新闻报道的扩张性、公开性与隐私权的收缩性、封闭性就会在新闻传播中不断发生碰撞与摩擦。三、如何合理划清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界限采访自由作为新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法律保护,新闻釆访是社会舆论的需要,是公众实现知情权的基础,对新闻工作乃至整个社会都有重大意义,因此采访自由受到法律保护。但是,保护采访自由、给予记者一定的便利,并不等于说采访工作可以任意进行不受任何限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

6、权力的时候,不得侵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力。”《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揭人隐私,不诽谤他人,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要求。”因此新闻口由受到公民合法权益的限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是协调隐私权保护与采访自由冲突的根本标准。当某一采访行为附和社会公共利益,即使是死人的或不公开的场合进行,一般來说也是合法的,如对一些造假窝点的隐性釆访,是为了维护更多消费者的利益,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就排除了其釆访行为的违法性。把握新闻真实与隐私权保护,应该有

7、一个“度”,主要看采访、报道行为是否会对采访者造成骚扰,被采访者是否合理存在需要保护的隐私,被访者所处的场所是否可以被合理地假设为不会侵犯隐私的公开场合。综上,我认为可以提出三条规则:第一、对于特殊身份的采访对象,如公众人物,尤其是政府员,基于对公众知情权的满足,新闻报道可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其屮,报道内容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又往往被作为决定性依据在实践中应用。第二、对于在公共场所肉眼可见的采访内容,只要不属于“私”的范围,新闻工作者均可基于客观的观察角度予以拍摄、报道。但在没有合法合理的理由的情况下不得采取任何偷拍偷录,追踪报道或其

8、他的隐性采访。第三、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和社会丑恶现象,隐性采访可以成为其重要的采访手段,隐性采访的价值功能在此类事件中可得到最大体现。我们希望在新闻工作者采写新闻时,不但要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还要考虑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