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一、隐私权的概念 提及隐私权我们明确隐私的构成要件.在我国,“隐私”一词意为“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在立法上,隐私一词最早出现于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的第66条的规定中.一般认为隐私的构成要件1是“私”,1是“隐”.“私”指的是与社会利益、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仅涉及个人的私生活、电话号码、财产状况、个人数据资料、生活习惯等等,“隐”是指个人不愿将这种私事向他人公开,让他人知晓.其中“隐”是隐私的本质特征所在. 关于隐私权,对其概念学界尚无统一定义,一般认为,隐私权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两位著名法学家萨谬尔D•沃伦和路易
2、斯D•布兰戴斯在《哈佛法律评论》1980年第4期上发表了名为《隐私权》(THERIGHTTOPRIVALY)一文之中.隐私权这一概念在我国各学者中有着自己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依法维护个人生活领域内的事和个人信息等,不受他人非法侵犯和干扰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1、隐私权是主体仅限于自然人,法人、死者都不能成为隐私权的主体,另外公众人物是否是隐私权的主体呢?笔者认为公众人物也是自然人,同样也是隐私权的主体,只不过公众人物与社会利益、公共利益等有着一定的关系,只要是与社会利益、公共利益等无关的公众人物的个人的隐私,法律对于这部分的隐私应当是
3、予以保护的.2、隐私权的客体应该包括个人信息、私人事务和私人领域等,比如婚恋情况、夫妻生活、身体的隐私部位等.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生活的多样化,能够成为隐私权客体的信息、事务、空间越来越广.3、隐私权的内容笔者认应当包括:隐私维护权、隐私隐瞒权、隐私利用权和隐私处分权. 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9 (一)国际立法保护 对于隐私权的保护已呈现出国际统一化趋势.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的12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被任意干涉,其荣誉和名誉不得被攻击……”;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17条就刑事审
4、判种的隐私权问题也作了规定,即“刑事审判应该公开进行,但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可以不公开审判.”另外,一些区域性公约也包含有保护隐私权的内容,如《欧洲人权公约》第8条、《美洲人权公约》第11条等等. (二)外国的保护现状 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的立法保护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1是直接保护,2是间接保护,3是概括保护.笔者也同意这种观点. 1、直接保护.即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通过立法加以保护.从隐私权产生时起,美国就采取对隐私权进行直接保护的方法.1965年美国最高法院正是承认个人享有宪法赋予的隐私权,之后,美国于1974年制定了《隐私权法》、《家庭教育和隐私权法》、《财务隐私权法
5、》,成为最早保护隐私权的国家.1954年以后,德国将隐私权解释为民法典823条第1款所称的“其他权力之一”,隐私权也就成了独立的一项民事权利,当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受害人得直接以此为诉因诉诸法院,请求保护域救济,这也是直接保护方法的一个重要的例子.而在其后的一系列判例中,德国的最高法院坚持了这种的观点. 2、间接保护.即法律不承认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当公民个人的隐9 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不能以侵犯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诉诸法院以请求保护,而只能这种制定附属于其他诉因如名誉损害等理由请求法院保护.最典型的国家就是英国英国不承认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他对公民隐私权的
6、保护是通过损害名誉、诽谤等理由提起诉讼的.这种间接的保护方法对于受害人一方的保护力度和范围显然不及直接保护的方法.当受害人一方仅只有隐私被侵犯而没有其他权力被侵犯时,则难以找到可以依赖或者“寄生”的对象,而无以附着于其他的诉讼请求赔偿.而当其找到的“寄生”的对象是一种较小的损害时,也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能“维持其生命及营养”③,不利于受害人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 3、概括保护.即笼统规定保护公民人格权或者人格尊严,不列举具体的内容,在实践中仍然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并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对隐私权的保护作出另行规定.日本民法对隐私权的保护采取的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三、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
7、护的现状及缺陷 (一)隐私权立法保护现状9 我国现行立法没有直接提到隐私权,但从立法精神和司法解释上看是加以保护的.(1)宪法保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其中也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公民隐私权.如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第3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住宅”;第4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2)刑法保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