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朱熹与中医

浅论朱熹与中医

ID:46746863

大小:8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朱熹与中医_第1页
浅论朱熹与中医_第2页
浅论朱熹与中医_第3页
浅论朱熹与中医_第4页
浅论朱熹与中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朱熹与中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朱熹与中医内容提要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朱熹是孔了之后对倫家、对屮国影响最人者。朱熹对中医文化的继承,是木文的研究重点。朱熹在其著作中引用了大量的中医中药Z哲理,本文选取其中不常见却又有特点的内容进行分析,分別从“以医理治学”、“以医理治国”等方而进行讨论。关键词朱熹中医中药治学治国一、一个被忽略了的问题对朱熹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了他对■理学的贡献上。《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朱熹有如下介绍:“朱熹发展程颐等人的思想,集理学Z人成,建立唯心论的唯理论体系。……在小国儒学史上,朱熹的作用和影响仅次于孔子。”“

2、集理学之人成”,评价的是朱熹对理学的贡献。“作用和影响仅次于孔了”,是对朱熹实际作用的褒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朱熹的评价与褒奖具有代表性,但是在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评价中,漏掉了一个基础性的问题,那就是:朱熹对中医的研究,对中医理论的继承。屮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朱熹,不能忽略他对屮医文化的继承。本文拾遗补缺,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二、朱熹与中医引用《黄帝内经》中的哲理为依据来阐明问题,引用《神农本草经》中的药性为依据来阐明问题,是朱熹论证问题的基木方式。这一方式,体现在各个方而:对学生讲课,与刖友讨论

3、问题,给皇帝上书等。1以中医哲理教学引导弟了学习,朱熹几乎在各个层面上都会引用《黄帝内经》中的哲理。(1)立志。求学必先立志,担当大任必先立志,这是中华文化中的常识。志,指志气、志愿、志向,以及藏于心中的信心。“志”无形之志?立志如何立?朱熹先追溯了“志”的出处,然后讲“如何志于学”。他说:医家谓志属肾。如今学者谁不为学,只是不可谓之“志于学”。如果能志于学,则白住不得。“学而时习Z”……自然一步攒一步去。朱杰人等编:《朱了全书》第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808页。“医家”,指的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4、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姚春鹏译注:《黄帝内经》,屮华书局,2012年。心肺肝脾肾,有形之五脏;神魄魂意志,无形之五神;有形之脏藏无形之神,一脏藏一神,五脏藏五神,这是《黄帝内经》对无形Z精神的解释。《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南京中医学院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译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78页。肾盛怒会伤志,伤志会引起两方而的严重后果:一是使记忆力减退,今天忘记昨天的话。《黄帝内经》首先指出了“肾藏志”,又指出伤

5、志会引起善忘之疾。由此观之,立志除了树立信心之外,还应该保养肾脏。朱熹强调,为学者先立志——“志于学”。志于学”者,会自觉地“学而时习Z”。最终会口然而然地积少成多,积土成山一一“一步攒一步去”o朱熹为何以先谈“志属肾”而后引出“志于学”?明白了肾的功能,冇助于理解朱熹的主张。肾,一藏无形之志,二主有形之骨,这是《黄帝内经》解释的肾脏功能。肾虚之人必然骨弱,必有腰膝酸软、畏寒畏凉之状。观壮士风采,哪个不具有顶天立地的傲骨?立志先谈肾,朱熹提醍为学Z人要护肾养肾,免得丢了志气、折了骨气。至于如何为立志而养肾,朱熹没有论及,

6、给读者留下了“接着说”的空间。(1)除恶。心中无恶,方能成佛,心中清净,方能成佛,这本来是禅宗中的哲理。朱熹借用禅宗中的哲理来说明求知前必须先除去心屮之恶。除恶怎么除,朱熹引用屮医屮的哲理回答了问题。《朱子语类》曰:“某尝说,须是尽吐泻出那肚里许多塵糟恶浊底见识,方略有进处。譬如人病伤寒,在上则吐,在下则泻,如此方得病除。”朱杰人等编:《朱子全书》第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427页。吐泻Z法,是排出体内污物最有效的方法。以吐泻Z法除污治病,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行医。朱紫国国王得了重病,主

7、要病因就是吃粽了时受到妖精的惊吓,粽子入胃三年未化。孙悟空用人黄、巴豆、活马床融合成药丸给国王服用。人黄,巴豆是性烈之泻药,马尿腥臊可以催吐。孙悟空用此吐泻之法,药到病除,国王顺利地泻出了那枚粽子,立刻觉得“心胸宽泰,气血调和,精神渐抖擞,脚力也强健。”吴承恩:《西游记•六十八冋》,岳麓书社,2004年。孙悟空的药方,看似胡闹,实际紧扌II医理。朱熹以除恶之法论治学之法,同样是紧扣医理。朱熹给求学者一个忠告:在学习前,必须把偏见放下、丢掉,只有这样才能汲取真正的学问。“恶浊之见识”,须用吐泻之法排除,否则不可以为学。文学

8、屮有医理,理学屮亦有医理。排除肚里久积不化的粽了以治疾病,这是孙悟空给后人的启示。要想汲取真知,必须吐泻出B己心中的偏见,这是朱熹给后人的忠告。(2)平和。心平气和,是宋代理学的一种人生态度。“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程颐・明道先生行状》中出现了“心平气和”一词。“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从程颐《春H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