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46227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王船山和合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王船山和合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摘要:王船山和合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和谐理论的全面批判总结和开拓创新。其和合思想的形上根据是宇宙之太和;其和合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和而不同、融突和合;和合思想的价值理念是“和以致生”。王船山的和合思想为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冇益的智慧指导。关键词:王船山;“两端一致冬和谐;伦理思想中图分类号:B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13)02-0040-03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古代圣哲十分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关系的建设。明末清初时期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发并尖锐对立的时期,王船山针对当时社会现状,提出了别具
2、一格的融突和合思想,其中既有对传统和合思想“坐集千古Z智”的继承,也有“别开生面”的集成创新,代表了中国古代和合思想的最高水平。一、王船山和合思想的形上根据:宇宙之太和“太和”意指宇宙间最高的和谐状况,“太和”之气是阴阳相合而未分之气,它在“未有形器之先,木无不和;既有形器之后,其和不失,故曰太和。”[1]。因此,天地万物皆生于“太和本然Z体”或者“緬绵太和之真体”,故“合同而不相悖害,浑论无间”[2],天地间万物各不相同,差异很大,但却能做到“合同”,即合差异性于宇宙一体,和而不同,和谐共处,而这一切皆因万物均有太和之木体。也就是说,和合是宇宙万物的固有本性。“和顺”原则是天
3、地万物的根本法则,他说:“天地以和顺为命,刀物以和顺为性。继之者善,和顺故善也。成之者性,和顺斯成矣。”[3]王船山认为天地万物消长死生乃“太和”必有之儿——客观规律性。并把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与人类社会的特殊规律的和谐统一看作是“天人合一”的本质所在。他说:“綱绵,太和未分之本然;相荡,其必然之理势。胜负,因其分数之多寡,乘乎时位,一盈一虚也。胜则伸,负则屈;胜负伸屈,衰王死生之成象,其始则动之几也。此言天地力•物消长死生自然之数,皆太和必有之几。”[4]在王船山看来,“太和”既是宇宙万物大化流行的起点和终点,又制约着万物变化的有序进行。他说:“至诚体太虚致和之实理,与氤氤未分之
4、道通一不二,是得天之所以为天也。其所存之神,不行而至,与太虚妙应以生人物之良能矣。如此则生而不失吾常,死而适得吾体,遂冇屈伸,而神无损益也[5]二、王船山和合思想的精神实质:和而不同,融突和合王船山的和合理论是以“乾坤并建”为太始,阴阳相济为动力,太极涵泳为一体。他认为,“乾坤并建”是通过阴阳的对立统一表现出宇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宇宙整体系统是在阴阳相柔相继中均衡发展的。“通古今Z遥,两间Z大,一物Z体性,一事Z功能,无有阴而无阳,无有阳而无阴,无有地而无天,不应立一纯阳无阴之卦。”[6]虽然阴阳二气是对立的物质基因,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但一经“相配而会”,便能互相渗透,
5、互相作用,互相消长,互相促成,即“同功天忤”,“合同而不和悖害”。所以王船山认为阴阳均衡和谐是宇宙世界和谐的本质。天地万物相依相协,相辅相成,和睦相处,并行而不相悖,并育而不相害。他说:“火上炎,泽下流,情亦睽矣,而各成其用,固不相害。唯不相害也,故可以睽。君子Z用睽,用Z于所同者,以各成其用也。同而异,则为和;同为同,则为党;异而异,则为争。各成其用,无所争矣。”[7]“火炎上,泽流下,火不煥泽,泽不熄火,不相害也,而各成其用。君子之与人也,同为君子,则以异相切磋,而不雷同以相袭,故异而不伤其和;若非其類,而与之立异以明高,则水火交争;孤立无与而危矣。善用睽者,用Z于所同,不
6、党也;不用Z于所异,则不争也。”[8]王船山这段论述形象地说明了水火的性质虽然不同,火炎上,水流下,但两者各不相害,各有各的用处。水火虽对立,最终归于太和,水火相息,合和为一。“故极乎阴阳之必异,莫甚于水火。火以煥水,所煥之水何往?火以灭火,所灭之火何归?水凝而不化,煥之者所以荡而善其化;火燥而易穷,灭之者所以息而养其穷;则莫不相需以致其功点。”[91“万化Z终协于一以藏大如者,固不因之以匮。”[10]阴阳对立莫甚于水火,但无火烧水,水则凝而不化,无水灭火,火则燥而易穷,火水互相养。万物的形成,源于相互的错综,“比类相观,乃知此物所以成彼物之利,金得火而成器,木受钻而生火。”“
7、若不互相资以相济,事虽幸成,且不知其何以成。”[11]水火作为两个事物并非绝对对立,它们相济相成,并存而不相害。王船山由此得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命题。他说:“夫同者所以统异也,异者所以贞同也,是以君子善其交而不畏其争。今夫天地,则阴阳判矣;雷风,水火,山泽,则刚柔分矣。是皆其异焉者也,而君子必乐英同,此岂有所强哉?”[12]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异各不相害,是故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故非异则不能同,而百虑归于一致;非同则不能异,而一理散为万事”[13]王船山以“太和”解万物并行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