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41400
大小:7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7
《汪晖主编期间《读书》学理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汪晖主编期间《读书》学理化探析内容摘耍:汪晖主编期间的《读书》风格人变,由人文学科拓展到社会学科,增强了学理性,以学理的角度回应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本文试图从对《读书》办刊理念的继承与新变、时代原因、主编本人的思想性三方面来探析汪晖主编期间《读书》学理化的原因。关键词:《读书》学理性思想性知识分子公共空间在汪晖、黄平卸任前,《读书》经历了三代主编,1979年《读书》创刊伊始至1986年:陈原、范用;1986年至1996年:沈昌文;1996年至2007年:汪晖、黄平。在陈原、沈昌文主编时期,《读书》文学类文章一直占较大比例。从陈原到沈吕文,思想性逐步增强。到了汪晖
2、、黄平执掌时期,《读书》减少了文学类文章,拓宽所关注学科领域,含括思想类、政法类、建筑、考古、人文地理、国际关系、女权主义、大众传媒等,关注三农问题、全球化、亚洲问题等国内外热点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学术化倾向。汪晖主编期间《读书》为人诟病的有两点,一是不好读、读不懂;二是小圈子化,有倾向。无论是不好读还是小圈子化,都可以归结到《读书》学理化倾向上来,因为学理化而显得小圈子化,也因为学理化而难读难懂。本文即试图从对《读书》办刊理念的继承与新变、时代原因、主编本人的思想性此三方面来探析汪晖主编期间《读书》学理化的原因。一•对《读书》办刊理念的继承与新变《读书》创刊于1
3、979年,秉承“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办刊宗旨,以书为屮心探讨相关社会文化问题,展示不同知识领域的声音与思考。创刊号上就发表了惊世骇俗的《读书无禁区》,表达了当时知识界共同的心声。创刊伊始的《读书》“继承了中国知识界的淑世情怀和传统,以思想启蒙作为自己的旗帜,致力于拨乱反正,恢复汉语写作的博雅风范,以其思想的开放,议论的清新,文风的隽永,赢得了读书界的青睐”。[1]三十多年来,《读书》以引领社会思潮为己任,是中国三十年來思想文化变迁的见证者。其在知识界的地位可用八十年代作家王蒙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为证:“可以不读书,但是不能不读《读书》沈昌文主编《读书》期间
4、,正值八十年代思想解禁,西方文化思潮涌入之际。作为主编的沈昌文以开放的思想兼收并蓄,使《读书》成为自由的言说空间,成为新思潮、新观点的前沿阵地。当时的《读书》以开放的姿态敏锐地捕捉时代的气息,介绍海外、港台的文化现象,新的思潮。沈昌文曾说:“办杂志而大量刊用海外当地作家的专栏(而不只是我们驻外记者的作品),应当说是从《读书》始,而当年也似乎只有《读书》办得到。”⑵在沈昌文那里,《读书》就形成了介绍新思潮、新思想的传统。而到了汪晖,《读书》走得更远,由观念启蒙、文化熏陶变成思想探讨,加强了干预社会生活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知识分子的现世关怀。这是汪晖时代《读书
5、》的价值所在,《读书》从学理层面关注现实,提出问题,介绍新知,开展评论,逐步由人文思想性走向学理化。“我的方针是渐进地对《读书》的风格作一些调整,一是注意反映学术界和思想界的新动向,二是发现新人,三是提出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争鸣。”[3]汪晖主编期间,《读书》扩大了关注范围,涉及包括文史哲、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等内容,关注当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九十年代,《读书》围绕俄罗斯改革、全球化问题、亚洲金融风暴、西方中心论、科索沃战争等产生了大量的争论,进入21世纪之后,围绕三农问题、国企改革问题、产权问题、医疗体制改
6、革问题、反恐战争和新帝国主义问题、发展主义与社会分化、生态问题与社会保障体制等公共领域的问题。《读书》加强了介入现实的深度,以专业性来分析社会问题,这就必然导致《读书》的学理化。在汪晖主编的十年里,《读书》从人文科学向社会科学拓展,以学理的角度回应中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汪晖主编期间的《读书》致力于为各种不同声音提供表达的平台:“我们的方针是渐进的调整,是因为即使介入这些现实性的问题时,《读书》的主要策略还是从思想的、知识的和理论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进行直接的公众讨论或政策性辩论,它致力创造的是一个立足于反思和批评的建设性的思想氛围。”[4]在介入现实问题时,
7、《读书》并非旨在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众讨论,而是力图从学理方面进行反思与批评。虽然自汪晖入主《读书》后,《读书》的风格开始出现明显变化,但它始终秉承“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宗旨在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这一杂志定位和宗旨始终未变。《读书》试图从学理的角度回应、反思现实问题,从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因此,《读书》干预现实、反思现实的方式延续了一贯的人文传统,始终秉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以知识分子的微薄力量参与社会,影响公共政策。二•剧变的时代促成《读书》风格的转变1979年至1984年,文革刚刚结朿,整个社会
8、思想大解放,《读书》成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