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38277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受遗赠权效力与物权变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受遗赠权效力与物权变动摘要受遗赠权是遗赠人通过遗嘱之形式,赋了法定继承人以外之人无偿取得遗赠财产之权利。遗赠生效前,该权利尚不具有法律之执行效力,为遗赠Z期待权;口遗赠生效时起,受遗赠人始得主张。遗赠财产为物权时,受遗赠权之不同效力,必然引起物权变动之差异。关键词受遗赠权效力物权变动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一、从比较法看受遗赠权Z效力(―)物权之效力。法国采意思主义之物权变动模式,物权依意思表示而生移转之效力,遗赠牛效时即发牛物权表动,无须再经现实交付或登记之手续。《法国民法典》第71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因继承、生前赠与或遗赠以及债的效力,取得与转移。
2、”,《法国民法典》第1014条第一款规定:“一切不附任何条件的遗赠,在遗嘱人死亡之口,赋予受遗赠人对遗赠物的权利,此种权利得转移给受遗赠人的继承人或权利继受人。”受遗赠人依遗赠所获取之权利,直接取得遗赠物之所有权,即受遗赠权为物权效力,公示仅为物权变动之对抗耍件。(-)债权Z效力。德国采形式主义之物权变动模式,动产所有权依交付移转,不动产所有权依登记转移,遗赠乃是为遗产义务人设定负担。《德国民法典》第1967条规定,遗赠属于遗产债务,由继承人负责清偿。《徳国民法典》第2174条规定:“遗赠为受益人而创设向被加重负担者请求给付被遗赠的标的的权利。”,《德国民法典》第2176条
3、规定:“在无损于拒绝遗赠的权利的情况下,受遗赠人的债权发生(遗赠的归属)于在继承开始时。”遗赠所生效力,是使受赠人取得移转遗赠物Z请求权,即受遗赠权为债权效力,物权变动则须依公示。二、从《继承法》看受遗赠权之效力《继承法》第二十讥条第二款规泄:“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弄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受遗赠人需要积极做出"'接受”的意思表示,方可主张受遗赠Z权利,似乎是将遗赠意思表示理解为“遗赠契约”之“要约”,“接受”为“承诺”,但这显然与遗赠为单方法律行为之性质相悖,混淆遗赠生效之要件。遗赠通常于遗赠人死亡时即生效力,受遗赠人“接
4、受或者放弃”之表示,并非中断遗赠之效力,乃是对受遗赠权之行使或抛弃,此时受遗赠权为债权效力或物权效力均无不可,但在“视为放弃”Z情形下,若受遗赠权为物权效力,则与所有权不得沉默抛弃之法理不符。《继承法》第三十四条:“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确立了遗产债权人债权之优先性,遗赠人之债务得到清偿后,受遗赠人方可依受遗赠权取得遗赠利益。若受遗赠权为物权效力,则口遗赠开始时,遗赠物即归属于受遗赠人,此时用受遗赠人Z财产清偿遗赠人之债务,乃是要求受遗赠人接受遗产之消极财产,与遗赠性质不符;若受遗赠权为债权效力,则受遗赠人亦为遗产之债权人,其他遗产债权人仅
5、得耍求继承人为清偿。因此,将受遗赠权为理解为遗赠生效时即产生之债权请求权为妥。根据物权区分原则,遗赠开始后,受遗赠人并未直接取得遗赠物之物权,而此时遗赠人民事主体资格已消灭,为避免遗赠物成为无主之物,应采当然继承主义,山继承人成为遗赠物Z物权人,受遗赠人表示接受的,再进行二次物权变动。三、《物权法》対受遗赠权效力之影响二次物权变动诚然可以避免遗赠物出现无权利主体之情况,但却影响遗赠目的实现之便捷;同时,继承人暂时享有物权,也极易造成受遗赠人权益Z侵害,故我国《物权法》笫二十九条规定:“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物权法》通过法律拟制,使得受遗
6、赠人“接受”遗赠时,受遗赠权获得物权之效力,且该效力溯及至遗赠开始时。遗赠附停止条件或附始期的,自条件成就或期限届至时生效,受遗赠人虽于遗赠生效时始得主张受遗赠权,但遗赠人Z意思仅具有限制遗赠执行Z效力,而物权变动时间乃是基于法律之直接规定,并不取决于遗赠人之意思,故在此不作区分。受遗赠人“放弃”或“视为放弃”遗赠时,《物权法》未作赋权之规定,此时受遗赠权仍为其本质之债权效力,受遗赠人以明示或默示方式免除遗赠义务人之负担,按当然继承主义发生物权变动之效力得以维持,继承人自被继承人死亡时取得遗赠物Z物权。因遗赠之物权变动通常缺乏可识别性,故《物权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因遗赠获得
7、不动产物权,处分时依法须办理登记,以维护不动产物权变动秩序,保护交易安全。同时,受遗赠人接受遗赠后处分遗赠物,属于依法律行为变动物权,依法理,不动产物权须经公示,才得实现交易之H的。而根据物权区分原则,受遗赠人虽不得为处分行为,但以未经登记的不动产为标的订立合同设定负担的,应当被允许。四、受遗赠权相关制度Z设想(-)受遗赠权之最长时效。受遗赠人作出意思表示前,遗赠物权利归属仍处于不确定状态,不利于遗赠物之利用,也不利于新的社会关系之形成,故《继承法》规定“两个月”之期限,以督促受遗赠人及时行使权利。在受遗赠人长期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