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己学”与“省察”

浅论“己学”与“省察”

ID:46736332

大小:9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己学”与“省察”_第1页
浅论“己学”与“省察”_第2页
浅论“己学”与“省察”_第3页
浅论“己学”与“省察”_第4页
浅论“己学”与“省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己学”与“省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Q卩

2、丈尋SICHUANUNIVERSITY期末论文题目:浅论已学与“省察”学院:四川大学法学院专业:法学学生姓名:刘书涛学号:2016141021014浅论“己学”与“省察污—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刘书涛法学院2016141021014【摘要F己学”是在孔子“为己之学”一说下传统儒学的一个新的发展,己学”概念中的“以己为本”不单为“以我为本”,亦是“以我们为本:以是,本文试通过“己学”与“省察”之浅论,简要论述“己学”何以通过'省察”而推以“以我们'为本”,终达一体之仁。

3、【关键词】己学;儒学;省察;一体之仁一、何为“己学”“己学”是麻尧宾先生所创立的以“己”为本体,“理”、“物”「心”不即不离,浑然一体,上达宇宙本体,下致人伦日用的一门即本体、即工夫、即境界的超融意义的现代新儒学学派。“己学”之前身一般认为出自孔子《论语•宪问》中:'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一言所出的“为己之学”,即强调人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立足于“为己之学”基础上的“己学”在吸收了宋儒'物本论:“心本论「理本论”以及西方的本体论等哲学思想后提岀了以“己”为本体,“理「物「心”浑然

4、一体。虽说“己学”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但是已学”并未有宇宙面的本体,有的只有自我与本体的浑然如一,追求的便是一己遍照。二.何为“省察麻尧宾先生在其《中国哲学讲话发略》中对于省察的表述是这样的f《论语》说'君子日三省乎己',这叫做'省察';《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这'反身而诚'义,可叫做'省察';《中庸》说f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慎独义,也可以叫做'省察';《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三纲'中间的'明明德

5、',亦复可叫做'省察'。”因而我们可以知道“省察”是我们对于自己的审视与反省,并且从“君子曰三省乎己”便为“省察”这一点可知,“省察”同“己:同“己学”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而这也是我们打算浅显论述的地方。三「己学”与“省察”之关系(一省察”生活中的“己”以感触“己学”“己学”虽然是至大无外、无所不及的存在,但是“己学”不是游离于人们生活之外的。恰恰相反,它是一个入世的理念,哲学源于生活,也必定会回归生活。正如李贽所言“穿衣吃饭,即为人伦物理”,平常的一言一语有“己学”;平常的“一举一动”亦有“己

6、学:而“省察”则是让人更加的贴近“己学”,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为“认识你自己”,扩开来说即是'你自己要认识你自己「省察”大致的主体是“己「省察”的客体也是“己”,“省察”从“己”出发,最终仍然是复归于“己:在这个不断的循环而又升华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省察”一步一步的从生活中的“物”形成“己”对于“理”的认识,最终“发明本心”,方知已通过“省察”得“己学。”(二『己学”何以通过“省察”而推以“以'我们'为本”实现一休之仁该章节主要受麻尧宾先生《中国哲学讲话发略》中“中国哲学讲义”影响,个人认为同“己学”存在

7、一定的联系,因此选择就该章节表达下自己的观点。如果有错误或者不成熟的地方,还望先生斧正!何为“省察”前文已经较有叙述,因而不加以重复。“省察啲起点是“己”,最终也是复归于“己”,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省察”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省察”生活中的己而领悟“己学:从这个角度上看,无论如何“省察“己”似乎都只不过是在丰富自己而领悟“己学”,在这个意义上颇有独善其身的意思,又怎么会有以一人之“己学”成万物一体之仁呢?因而这就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省啲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省察

8、啲过程中推以“以'我们'为本”,成万物一体之仁。先生在书中写道r《大学》中有言r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三纲'中间的'明明德',亦复可叫做'省察而我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明明德”作为儒学三纲之一,其意思为“人要弘扬内心的善良的德行:在这里就很明了了,倘若要以“省察“己”所感悟的“己学”成万物一体之仁,就要做到起点是“我”,终点则是“我们:而这也是“己学”所继承的传统儒家思想中“推己及人”的想法。那么什么是“我们”?先生对此的叙述和看法对我而言相对的晦涩难懂,但是我所理解的“我们”大

9、致为五峰《知言》的《往来》的说法r观万物之流形,其性则异;观万物之本性,其源则一。‘;在我看来不管是“我们”还是书中的“他们”其实都是无数个“我”流形相异的结果:'我们”和“他们”的划分都只不过是我们根据自己的站位和圈子所人为划分出来的。倘若抛开自己的立场不说,那么“我们”即是“他们”;'我们”和'他们”都只不过是无数个流形相异的“我”所聚合而成,而这个说法也契合“理一分殊”的说法。因而“己学”所言的“以己为本”不但是“以'我'为本”,也能说是“以'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