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34307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民居建筑形式符号探析(共2017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居建筑形式符号探析(共2017字)本文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都具有原本应该存在的场所,而事物真正回归到这一场所时,它也就恢复了其本来的面貌,这就是运动的原因。城市聚落的发展告诉我们,场所中蕴藏有历史的力和自然的力,当场所中"力”聚集,才能达到所需表现的“意”,是设计存在的本质。在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社会地位也在提升,全球关注的目光使得千年的文化再度受到高度的评价和推崇。因此,与其照搬欧陆风情的外壳,不如寻找和发展传统的特色。从空间布局的角度而言,因地制宜的院落空间是传统民居区别其他建筑文化的最大特征:方向性,是除了均质空间之外给空间以秩序的最基本的因素。一个地区的建筑井井有
2、条的原因之一,都在于有共同的方向性。根据日照、风向决定住宅机能上的构造,使之成为建筑和环境配置的依据。不限定在轴线或东西方位,但是朝向的考虑仍然是当今购买住房或其他建筑的首要考虑条件之一。在空间上有流通性的,界线模糊的设计。从长沙大多人群而言,住宅设计考虑到如何舒适地度过梅雨季节开始的炎炎夏日,有着通透的门窗设计是吸引其投资房产的重点之一。材料的使用和耐久性的考虑。虽然国内建筑设计界不仅在设计上,同时也在材料使用上有着不同时间上的流行趋势,但是原始和有历史传统的材料更加符合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使用需要,如原木、青瓦和麻石的再度流行就证明了这一点。走访老民居街巷,我们看到天井多数
3、置正厅两侧且对称分布,屋场沿横轴伸展;也有在中轴线上的,屋场沿纵向步步升高,呈窄而深的布局。其中的包容力不仅体现于布局造型对多种风格的兼收并蓄,还体现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荣。建筑本身既反映了自给自足、诗书传家的农耕文化,同时倡导天人感应的道家文化的印记也无处不在,如房屋设计可见五行相生相克理念等,与此还兼顾尊卑有等、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儒家礼教。建筑符号形态传递一定的信息,且表达一定的概念,是人对建筑的视觉感知以及理解其符号意义的客观前提,与人的心理结构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感受活动有关联。由于各人躯体的和社会的经验不同,空间与实体给人的体验和感受也不同,人们对建筑环境的感知也不同
4、。但是在特定社会成长的群体,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方对建筑环境的感知也会趋向一致。大众希望看到具有个性、历史感和地方传统的建筑形象。因此,除了空间布局上的考虑外,建筑形态上的学习和运用也是当今建筑设计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方式。虽然说在北京,曾经一度非大屋顶不用的极端方式受到很多的批评,但是合理适度的使用建筑符号来表现建筑形象,绝对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手段。以长沙传统建筑为例,据《长沙市志》十五卷,记载长沙传统民居特点:平面强调对称,突出堂屋地位,空间形象严谨工艺;外墙上的门窗较少或较小,对内利用天井组织空间,并能解决采光通风;洁白的檐带、灰黑的瓦饰,与大面积灰色清水砖墙互相衬
5、映,主要受湖南传统民居的影响。人们情感发生的场所是构成聚落环境的灵魂和人性的地理,历史文物和情感场所构成人类的存在空间,情感场所或许是一栋普通的建筑物,或是一些特定的地点,让人们感到自我的存在。分析当地传统建筑中那些给人们以情绪与情感影响的各种空间与实体(也即情感场所)的构成方式及其构成要素,提取恰当的形式符号,将有助于创造出独特的地域建筑风貌。湖湘文化的浪漫主义人文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性格特征,让资本萌芽的初期在混沌的状态下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组织:我们似乎看到晋商和徽派混搭的建筑风格的影子,但又再生出“本地化”的依山就势、随遇而安的古城形态。在当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古迹逐渐消亡,出
6、现历史断层,设计中的“非理性状态”:感觉好却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仅仅笼统用“感性”一词概括,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何有效借鉴,将理性思维和感性表达统一到平衡的境界,构想混沌,但现实有序地运用于设计,不是仅仅模仿与重复,才是研究过去的原动力。可以肯定,创造性地继承传统中合理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是必须的,传统形式符号的变形与简化并不能形成建筑创作的全部。分析当下特定的城市和特定的建筑环境,包括历史、文脉、自然地理、人文风俗的各方面的环境特征,这才是建构现代地域建筑特色的基本途径。应立足现代,放眼未来,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提炼出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根”或“遗传基因”。在现今融合多元化的世界环境
7、中,可持续发展、保护地方特色,是当今世界两大主要课题。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无疑是城市参与未来竞争的王牌。创造性地保护城市整体环境、历史性的建筑和传统的建筑技术,创造性地保护历史性街道、建筑、景观等,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如同使汉墓文物维持出土时的鲜艳,而不是在接触空气后就开始暗淡甚至无光。现代化进程与历史维护怎样双赢,实现四度空间的持续和谐发展,确是建筑设计业界需要认真考虑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