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中陆逊人物形象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三国演义》中陆逊人物形象研究【文献综述】

ID:467325

大小:22.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6

关于《三国演义》中陆逊人物形象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关于《三国演义》中陆逊人物形象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关于《三国演义》中陆逊人物形象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三国演义》中陆逊人物形象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关于《三国演义》中陆逊人物形象研究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怨隙、嫌隙,感情上的裂痕),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赈济)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幕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通“擒”)。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往复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

2、传.中华书局.2001陈寿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提到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千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

3、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他建议孙权要像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也是陆逊成为三国志中少数的单独立传的将领的原因。《三国志·吴书·3陆逊传》通过人物之间的言行,来表现复杂的人事关系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使故事情节得以发展,人物个性得以显示,从而创造出神采飞扬的人物形象。陆逊是吴国的重要将领。他曾经参与吕蒙袭击关羽的行动,并

4、在平定荆州后提出供养和提拔人才的建议。吕蒙死后,他是孙吴方面主要的军事统帅。他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挫败刘备恢复荆州的意图,为稳定孙吴政权建立了功勋。以后,他长期坐镇上游,统帅着吴国的主要军队。传记记叙陆逊一生的主要事迹,突出他高明的军事政治才能和忠诚勇敢的性格特点。它着重描写夷陵之战,写陆逊认清局势,按兵不动,设法使吴军从退却变为与蜀军相持,又写他抓住时机,创造条件,一举击败蜀军,从中显现这位历史人物的足智多谋、因事制宜。吴蜀交战,陆逊面临内外的矛盾冲突。一是吴蜀两国的矛盾,一是陆逊与吴军众将的矛盾。它们彼此联系,互相影响。汪耀明教授在《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提到作者为陆逊立传,着重反

5、映人物面临的事关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详细描述这些矛盾冲突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从中曲尽其妙地展示出人物真正的内心世界。这就出色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成功地塑造出冷静观察、正确分析、巧用计策、善处矛盾、奋勇作战的古代名将形象。汪耀明.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名作欣赏.2004姜文华在《火烧连营·一战成名》一文中总结到夷陵之战的胜利,显示了陆逊卓越的才能。因此,孙权赞扬他“怀文武之才”、“有超世之功”,把他比作扶汤灭夏的伊尹和佐武王灭商纣的吕尚。有史书评论说:“刘备是当时天下的英豪,举世畏惧。正当壮年的陆逊,名不见经传,能够击败刘备,取得完全胜利,既显示了高明的谋略

6、智慧,也说明孙权慧眼识英才,敢于大胆使用年轻人才。这是他们能够成就伟业、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陆逊忠诚恳切,忧国忘身,实在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啊!”姜文华.火烧连营·一战成名.国防军事春秋.2007在《三国演义读书报告》中三国史上,四次火烧两次是诸葛亮所成,但博望烧夏侯惇,新野烧曹操,都没有火烧赤壁、火烧夷陵这般壮观,而这两次战役都与陆逊有关,尤其是夷陵之战,烧得三国局势再次变化,被世人所赞颂,“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陆逊这一战为自己赢得万世英名。然而在此之后,《三国演义》中,陆逊的戏份就不多了,人们可能会说,诸葛亮北伐之时,他在干什么,在蜀国牵制

7、魏国众多兵力之时,他竟无所作为,可谓是一个庸才,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和传言中他在赤壁放走诸葛亮一样,他单动兵而不攻是为长远局势考虑,当时吴国是最势弱的一国,要是吴国帮助蜀国灭掉魏国,它也只能得到东面的少数几座城池,而蜀国统一大半个中国,那时蜀国必有吞吴之心,而吴国的势力也很难抵挡那种进攻,反之,魏胜蜀,吴也难保,所以他是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举动,就比如说,所以我认为,陆逊的做法是最为得当的。再说,陆逊并不是无所作为,只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