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煤液化技术研究

毕业论文--煤液化技术研究

ID:46729525

大小:7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7

毕业论文--煤液化技术研究_第1页
毕业论文--煤液化技术研究_第2页
毕业论文--煤液化技术研究_第3页
毕业论文--煤液化技术研究_第4页
毕业论文--煤液化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煤液化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煤液化技术研究班级姓名日期煤液化技术研究摘要:煤炭液化技术在解决能源危机上具冇重要意义。因此,对煤炭间接液化技术进行介绍,着重论述国内外煤炭液化工艺情况,捉岀未来煤炭液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发展方向。关键词:煤炭间接液化;能源安全;研究方向目录一、煤炭液化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一)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3(二)我国能源消耗量FI趋增大3(三)传统煤炭能源的使用有很多弊端3二、煤炭的液化技术4(一)煤炭直接液化技术4(二)煤的间接液化技术5三、煤液化技术的发展趋势6(一)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使用6(二)新型溶

2、剂的开发使用7(三)液化工艺、设备的革新7(四)配煤技术的发展7(五)煤间接液化技术与煤化工技术的融合趋势7四、研究方向8参考文献8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炭为基础的少数国家之一,煤炭是我国的绝对优势资源。但是2002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为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将煤炭转化为石油替代品和一系列的化工产品,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煤炭液化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从世界范围看,煤炭是一种储量丰富的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31%。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

3、、有气的国家。据报道,我国煤炭的预测资源量达到5万亿t,探明资源储量约1万亿t,可采储量2000多亿t。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曾高达90%,目前为66%左右。相比之下,我国油气资源贫乏,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资源量、累计探明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占世界剩余可采储量的1.8%。(二)我国能源消耗量日趋增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费将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这就使我国在能源结构上对国外有很强的依赖性,据报道,我国的石油进

4、口量己超过消费总量的40%。而且对国外进口能源的依存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很不利于我国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发生过两次石油危机,使各国普遍开始重新认识未来能源中煤炭的战略地位,制定了相应法规和政策,并明显加大了煤炭作为原料和燃料利用技术的开发力度。这在我国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三)传统煤炭能源的使用有很多弊端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也有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首先,就是环境污染问题。烟煤型污染己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问题。大部分煤直接燃烧生成C02、S02、N02、烟雾等,在许多地区形

5、成“酸南”和“温室效应”,严重污染环境,造成的经济损失毎年达100亿元以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因大气污染排放造成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次,传统的工艺对煤炭能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我国能源分布不均,重心偏西偏北。而经济发达区域偏南偏东。常规能源需要长途运输才能满足需求。煤炭的运输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液体燃料方便。二、煤炭的液化技术(一)煤炭直接液化技术该技术是把煤先磨成粉,再和口身产牛的液化重油(循环溶剂)配成煤浆,在高温(430°C〜465°C)和高压fl7MPa〜30NPa)下直接

6、加氢,将煤转化成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It无水无灰煤可产500〜600kg油,加上制氢用煤,约3~4t原煤产It成品油。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1913年,德国的柏吉乌斯首先研究了煤的高压加氢,并获得了世界上笫一个煤炭液化专利。1927年。德国在莱那(Leun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煤炭直接液化厂,规模为10力't/年。1936〜1943年德国乂先后有11套煤炭直接液化装置建成投产。到1944年,德国煤炭直接液化工厂的油品生产能力已达到423力•t/年,为徳国在二战中提供了2/3的

7、航空燃料和50%的汽车和装甲车用油。二战前后,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原苏联等国也相继进行了煤的直接液化技术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中东地区大量廉价石油的开发,煤炭直接液化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和继续存在的必要,1973年后,由于中东战争,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场石油危机,煤炭液化技术乂开始活跃起来。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原有基础上相继研究开发了一些煤炭直接液化新工艺。其中大部分研究工作重点是降低反应条件,从而达到降低煤液化油生产成本的目的。不少国家已完成了中间放大试验,为建立大规模工业生

8、产厂打下了基础。目前,有代表意义的是德国的200t/天新的二段液化(IGOR)工艺,美国的600t/天氢煤法法(Hcoal)工艺和日本的150t/天NEDOL工艺。(二)煤的间接液化技术该技术是先将煤全部气化成合成气,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为油品和其他化学品,约5〜7t煤产It油。煤的间接液化技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南非SASOL公司运用该技术生产油品已有50多年的历史。该公司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5年建成第一座由煤生产燃料油的SASOL-E厂1980年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