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

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

ID:46726574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上传者:U-7604
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_第1页
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_第2页
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_第3页
资源描述:

《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单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稳定48h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开始康复训练。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各项评分评定,以及治疗1、2、4、8周后进行血液测定。结果: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的运动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均有了明显的改变,并且优于对照组(PIII级1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2〜79岁,平均(67.52±7.26)岁,基底节梗死22例,脑叶梗死13例,丘脑梗死10例;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21例,肌力III级9例。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史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的差异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如甘露醇、血栓通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维生素类等药物;不用溶栓药及针灸等治疗。 1.2.2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稳定48h后,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具体做法,①软瘫期治疗:保持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的抗痉挛体位,并定时更换体位;用Rood法行感觉性刺激;利用不对称的紧张性颈反射、腰反射诱发患肢肌张力;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诱发肌张力;主动体位转换;快速刺激三角肌;“放置-保持”与“推-拉”技术;尽早站立。②痉挛期治疗:搭桥练习、训练下上肢的控制能力,独立完成由坐卧变位和坐站位平衡等,尽量使患侧负重。③改善期治疗: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手、上肢的精细活动采用针对性作业疗法。以上的训练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以一对一的训练方式,每天2次,每周5d,时间为20〜30min,强度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治疗时间共8周。1.3疗效评定1.3.1功能评分①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MA法,上肢最高66分,下肢最高34分;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总分100分。1.3.2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分别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4]评定疗效,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 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1.3.3外周血hs-CRP、IL-1.IL-6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行hs-CRP、ILT、IL-6的含量测定。hs-CRP采用散射比浊法;IL-k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o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对照组为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各项评分的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FMA下肢有显著性改善(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