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20850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推进皖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推进皖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探究【摘要】本文结合皖北地区实际情况阐明推进皖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并分析了推进皖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措施。【关键词】皖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一、推进皖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意义皖北地区主要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其国土面积占全省38%,人口占全省53%,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较慢,三次产业中农业占比偏重,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还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农业。但该地区的农业还是偏向于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生产效益较低
2、,农民收入也相应偏低。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从而建立起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推进皖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在于: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生产工具机械化和智能化,劳动力的投入将大幅度减少,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从而使农民增收及其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促进农业的高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
3、重要特征是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产生农工商联合生产的组织经营形式,这利于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将促进城镇化发展进程;丰富的农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为二、三产业提供所需的原材料,机械化作业解放了的大批农村劳动力将进入二、三产业领域,因此农业现代化有利于二、三产业的发展,进而提高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二、推进皖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推进皖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有:1.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其成员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大多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
4、料采购服务等初级合作为主,合作组织与其成员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基本处于有利则合、遇险则分的松散状态,尚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且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困难,生产经营成本高、进入市场难度大,难以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2.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皖北地区农业结构低级,种植业仍占主体,且由于土地流转制度和家庭承包的制约,大量农业劳动者各自为政,土地条块分割制约了大农机作业,难以进行土地规
5、模化经营和大规模的轮耕作业,导致没有形成优势突出或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聚集区。多数农产品是原形出售,加工产品大都停在一、二级层次,加工链条不长,增值能力较低,精深加工力度不足,大部分农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链条还没有效形成。3•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滞后,水利设施薄弱,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较小,水库总蓄水能力还不高,农业仍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洪涝灾害一直对农业产生构成重大的威胁,旱涝保收的能力不强。农业机械不够先进,缺乏适合规模经营的大
6、型现代化机械设备,更缺乏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难以及时把握市场行情。4•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养不高。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劳动者现代化,即要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懂技术,会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而且还要拥有市场、竞争、法律等意识,会管理、善经营。但皖北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更多的是用自身经验代替科学文化知识,也很少接受过相应的职业教育,不懂技术,更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三、建议政策与措施1・加快制度环境建设,强化制度保障。深化
7、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失去土地经营权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社会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别,促进城乡之间人口流动。2•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强化资金支持。一要积极争取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加大
8、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设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设立育秧大棚建设专项补贴,建立商品粮补偿机制。各级财政调整支出结构、整合资金,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持续稳定增长。二要形成农业现代化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金融投入,将中长期贷款引入现代化大农业建设领域,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和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激励功能和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工商资本和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3•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农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