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何以形成理论探析

文化产业何以形成理论探析

ID:46720755

大小:7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7

文化产业何以形成理论探析_第1页
文化产业何以形成理论探析_第2页
文化产业何以形成理论探析_第3页
文化产业何以形成理论探析_第4页
文化产业何以形成理论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何以形成理论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产业何以形成理论探析摘要: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可将文化产业的形成按照文化商业化、文化企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在整个产业形成过程中,社会分工和产权界定及产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推动文化产业化的关键力量,市场和政府之间资源和权力的配置和再配置也促进了文化产业化。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商品;社会分工作者简介:张宏伟(1978-),女,山东泰安人,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媒介经济、应用经济学研究。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09)03-0013

2、-04收稿日期:2009-04-21一、问题提出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仿佛在一夜之间兴起,并成为21世纪绚烂的焦点。但在我国,文化产业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讨论还在激烈地进行着,文化产业并不是单单由于文化体制改革才得以形成的,只有弄清楚文化产业的形成才能进一步分析文化产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2002;原版,1844)把政治、艺术和文学理解为“工业本身的一个特殊部门”o第一次把“文化艺术”与“工业活动”联系起来,一旦艺术家加入了生产而不是由劳动能力本身构成的商品,而是为了大量"出卖”而制作商品的行列,那么,文化产

3、品就被工业化了。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等也分析了机械复制对文化产品的影响。尽管他们对“文化工业”持批判态度,但他们都提出了工业对文化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作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对“文化一商品一工业”的阐述是限于“文化工业”范畴的,并不完全是当今我们所指的'‘文化产业”。那么,“文化产业”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一些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若干探讨。李冬等(2006)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导致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于是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人类从事文化生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并相互作用形

4、成了文化产业。陈立旭(2005)着重对现代文化产业的形成做了分析,认为消费社会的形成、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闲暇时间的增多、市场发育等因素导致了现代文化产业的出现。周晓虹(2006)也从相似的角度分析了文化能够成为产业的原因。路思伟(2007)还专门分析了现代传播媒介对文化产业形成的作用。特别地,王辑慈(2008)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人的创造力以及与技术、经济、文化的交融,创新城市和集群环境都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多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文化变迁等角度分析文化产业形成的,重点分析的是现

5、代文化产业化阶段,而对文化是如何转化为文化产业这一问题缺乏系统分析,基于此,本文拟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对文化产业的形成进行分析。根据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产业是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其产业化过程大约包括商业化、组织化和规模化三个层面。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产业形成的要素包括商品、企业、行业和产业。相应地,文化产业的形成也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即文化商业化、文化企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二、文化商业化一一文化产业形成的基本前提文化商业化阶段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文化商品化,一个是文化经济化。文化或者文化物品并不是在一出现就成为商品的,例如,

6、当人类尚在为生存而挣扎时,文化或者处于被视而不见的状态,或者做为历史而保存下来;当一些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时,他们把自己的诗画赠予知音好友。以供欣赏……由于这些文化物品或者作品并不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不能称其为文化商品。此外,文化物品也不是在商品交换一出现就成为商品的。这是因为,文化物品属于精神产品,起先的商品交换是物质产品交换,随着物质产品的丰富和人们基本物质需要的满足,文化物品才逐渐成为商品交换的对象,这时的文化物品就转化为文化商品了。当然,可见,文化商品(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文化产业最基本的元素,而文化商品化是文化商业化的第一个阶段。文化经济化是指文化商品的

7、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化过程,是文化商品化阶段继续发展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形式。马克思指出,私有制和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或者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只有在社会分工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生产当事人是以文化产品的不同所有者身份出现时,他们的劳动产品才作为商品来生产和交换,这时才产生了文化商品经济。因此,在私有制确立后,一些具有特殊技能或才艺的个人开始专门从事艺术或文化商品的生产和制作,并到市场上进行交换。例如,早在汉武帝时期出现的“书肆”就已经具备了文化经济的特征。只不过那时的文化商品经济并没有大规模的展开,从事文化商品的主体也以个体为主,缺乏组织性,文化商品经济尚不发达。三、

8、文化企业化——文化市场与文化企业的替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