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12050
大小:238.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甘肃省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肃省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初探TheresearchoncomprehensiVeeVal岫tionsysteIllabouthistorical蚰dcultIlraltowns釉dvillagesiIlgansupmVince郭兴华陈谦(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向,城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历史村镇历史及文脉的保护,造成历史村镇历史面貌的破坏。正确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以历史村镇为研究对象,利用历史文化村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针对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战略构思,以恢复古镇活力,并以此作为其他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
2、展的借鉴与参考。关键词:甘肃省;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Abs灯act:Ufbanizadonis矩mlpo衄tproc麟ofmodem跏oninalina,越d姐cowma北deVeloping丽tIla11unpreced∞tednteButi士ItIlisproce辅,some“血emalso增∞re出eprotecdonofcontcxtilluIbmandviUagehistory,Thcresllltis访somehistorictownofunderdcvel叩ed耻鸽dl牡t量lc3pPea姗ceofhistorictownisbecoIIlillgInodem.Ther
3、ig:htwayofdcveloPmentshoIlldbecomidcred罄aresearcho巧ect,llsillgcomprehemive酬mdonsys呦1aboutlliStorical姐dclllnlraltowmaIldV越ges,pu撕ngfo刑捌togivedevelopmentofstntegytor髂tore、d90riIltown粕dViUageS,s枷phg雒rc侥renceiIldlehiStory柚dclllcurcprotcc石oni11Vmagedevelopment.Key№rds:Gmsupmvince;hiStorical越dc11lhlfa
4、ltownsandviⅡ皓∞;comprehemivcc、,almdonsystem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965(2012)03一0093—04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与扩张,都是从一个文化场迸入另一个新文化场的过程,必然要经过新文化场的中介物的过滤和折射。中国西部的甘肃和新疆正是这个“文化场的中介物”。从地理上看,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因此,对其历史村镇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度31分一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一108度46分之间。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总
5、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省域内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根据研究发现,甘肃省村镇居民点在总体上呈现出轻度集聚分布的态势,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村镇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密度大小、规模、形状特征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坡向、农用地以及河流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从历史文化上看,甘肃是重要的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汇点,对其历史村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甘肃位处东亚与中亚的结合部,是我国中东部腹地通往西北地区的走廊过渡地带。甘肃省诸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其地域特征上
6、看,具有多民族和多种宗教交汇融合的特色。交汇融合必然表现出为多元,而多元性主要表现在,多民族的聚居和杂居,多种文化体系的交错融合,多种宗教的并存和互相渗透,多种风俗习尚的交互熏染等方面。由于开放性,甘肃历史文化必然表现为多元融合的格局而不会只有单一成分。1甘肃省历史文化村镇现状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93对于历史村镇的保护,国内外已经有了很多经验,但是如何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保护历史村镇,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受现代经济活动和城镇化的影响,现在一些古老的历史文化村镇传统风貌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很多传统民居建筑年久失修,
7、而当地保护资金不足,无法承担对传统民居修缮的补贴,一些极有科学艺术价值的传统民居、街巷、祠堂、园林等被毁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另外,给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远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的地方一味追求所谓的美观整齐,对古建筑进行大面积粉刷甚至拆除,一些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但目前又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也遭遇到了灭项之灾。而且长期以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并没有出台具体的保护、开发措施。因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