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第二讲

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第二讲

ID:46705013

大小:784.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26

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第二讲_第1页
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第二讲_第2页
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第二讲_第3页
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第二讲_第4页
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第二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第二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第一讲(一)作者简介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1941年生于北平一个没落官僚地主家庭。1928年考入北平西山温泉女子中学读书,后来因家庭破产而失学,曾经当过小学教员、书店店员。曾在北京大学旁听,并开始接触进步思想,逐步参加了革命活动。1957年完成了《青春之歌》写作,后创作了《青春之歌》的续集《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另有长篇《东方欲晓》,短篇小说集《红红的山丹花》,散文集《自白——我的日记》等。一、杨沫的成长小说《青春之歌》《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多次重印、再版,共出版四百多万册,还被翻译成英、法、日

2、、俄等十余国文字,产生了极大影响。查看原始图片。《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期间的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面貌,刻画了以林道静为中心的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壮丽的革命学生运动。(二)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反抗包办婚姻,追求个性解放。林道静生长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中,她的生母却是一个受尽凌辱的雇农的女儿。童年生活养成了她孤独、倔强、富有反抗精神的性格,培养了她最初的正义感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她为抗婚离家出走,幻想到社

3、会上寻找个人出路,然而残酷的现实使她的希望破灭,最后只能以死抗战。这是当时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写照。第二阶段:走出虚幻的爱情之梦,踏上革命人生之途。林道静在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斗争中得到了余永泽的帮助,在共同的文学爱好中,他们产生了感情。但是她发现,与余永泽的婚姻不是她理想的生活追求。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启发教育下,通过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和实际斗争的锻炼,她克服了软弱思想,和余永泽彻底决裂,走上了革命的人生里程。原因有二:其一,思想观念上的分歧。林道静要求真正的自立,包括经济的独立和人格的独立,余永泽则只是希望她成为自己温顺美丽的妻子;其二,人生道路选择上的

4、矛盾。在中华民族处于救亡图存的危急时代里,林道静不安于躲在爱的梦幻中卿卿我我,渴望投身到救国救民的斗争中去,余永泽却热衷于钻在故纸堆里做学问,关心的是个人的前途和利益。第三阶段:在斗争的风雨中成长,在血与火的熔炼中成熟。卢嘉川的被捕,终于使林道静摆脱了感情的羁绊,走上了革命的人生之途。在经历了无数次艰难的考验和痛苦的磨砺以后,她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青春之歌》剧照(三)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林道静形象,是我国三十年代革命知识青年的一个典型。她是从反抗封建家庭、追求个性解放到谋求民族的解放、阶级的解放;从对劳动人民同情到为劳苦大众奋斗;从一个带有个人

5、英雄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狂热、幻想的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林道静的道路在知识分子的革命人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林道静的形象告诉人们:知识分子的个人奋斗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投身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解放、人民的解放联系在一起,才有光明的前途。(四)其他人物形象卢嘉川——是一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英俊、潇洒,对生活有火一样的热情,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牺牲精神,是林道静的革命引路人、楷模和偶像。江华——工人出身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他沉着、稳健、质朴,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实际精神,在他的帮助下,林道静

6、把革命的热情、理想逐步地融入到了革命的实践活动中。林红——兼具卢、江二人的精神、气质。作为一位女性职业革命家,她将革命者、妻子、母亲的的丰富性格融为一体。她的壮烈牺牲,使林道静实现了精神的涅槃。余永泽——埋头学术,热衷于成名成家的个人主义者。王晓燕——善良的女知识分子,在现实面前觉醒,最终勇敢地走上革命道路。白莉萍——女知识分子,曾追求革命,却经受不住物质生活的诱惑而堕落。许宁——软弱的知识分子,在革命道路上,逐步克服了自己的软弱、动摇。(1)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史《青春之歌》是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成长史的成功演泽,体现发主流政治话语对知识分子改造的设计

7、与要求。小说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是一个由小资阶级知识分子向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转变的典型。(2)另一种解读A.自叙传的色彩使小说具有抒情美。糅合个人经验写主人公,对个人情感、心理的抒写细致真切。女性情感的视角使小说充满人情味。从女性作家的心理体验出发,小说成为主人公女性心理的“自我表现”。B.一种“情爱叙事”的解读,使“政治小说”与“言情小说”获得神奇的组合。(五)《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A.规模宏大,结构精巧。以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为线索,串联起三十年代广阔的社会生活。B.人物心理刻画刻画细腻、准确,描写深刻。对林道静、余永泽爱情婚姻生活的细节描写中,人物的感情

8、、心理的刻画都生动。C.善于将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揭示融为一体,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塑造了三十年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