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

ID:46704633

大小: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_第1页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_第2页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摘要]冃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恢复屮的相关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予以实施。结果本组病例屮恢复良好11例,死亡1例。结论合理的治疗配合切实可行的护理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颅内感染;相关因索;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0)07-49-02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采用YL-I型一次性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根据CT片选择病灶面积最大层面中

2、点为靶点,在局部麻醉下经头皮钻颅骨直达血肿中心区,进行液化、引流达到清除颅内血种的目的。颅内感染是脑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之-,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人医疗费用支出,而且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素加大,影响患者的预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科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76例,对其中12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进行I叫顾性分析,现将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10月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76例,其中并发颅内感染12例,发生率15.8%。男8例,占66.7%,女4例,占33.3%;年龄37〜72

3、岁,平均61.2岁。CT示小脑出血2例,丘脑出血7例,基底节出血3例。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颅内感染发生在术后3d〜1个刀,平均3〜7d,术后1周内发生颅内感染10例,占83.33%。忠者表现为术示3〜5d体温逐渐增高或呈弛张性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玄、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浑浊,蛋口、细菌数增高,糖、氯化物降低,CSF培养有或者无细菌生长。诊断主婆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1.3结果本组12例中住院28〜45d,其中7例联合应用抗生素3种,5例患者联合应用抗生素2种。在患者发牛颅内感染后,经过合理治疗,本组病例中恢复良好

4、11例,死亡1例,占8%o2相关因素分析2.1患者自身因素本组患者50岁以上9例,占75%。急性期患者病情危重,卧床时间长,机体因过度消耗、脱水、高热等因索造成免疫功能低卜;加之年龄偏人,抵抗力差,病原体很容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人多患者可因髙代谢状态导致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障碍,并易发牛•细胞免疫功能损害和难治性感染,甚至死亡。2.2用药因素12例患者入院后或手术后均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长期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可以改变止常微生物的寄生,引起菌群失调,为细菌提供了入侵条件。本组病例中联合应用抗生素3种者有7例,联合应用抗生素2种者有5例。其屮有1例患者因颅内感染长期使用

5、抗生素,发生了严重真菌感染无法控制死亡。因此,围术期抗生索的应用时间不宜太长,预防性应用应控制在术前Id到术后3〜5d。且尽量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患者一旦出现颅内感染的征彖,如体温升高、头痛等症状,应及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合理应用抗生素。2.3穿刺针相关性感染由于侵入性操作使穿刺部位皮肤破损,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使其屏障能力下降;期外,反复冲洗血肿也增加了感染的几率。2.4医护人员的因素有资料表明,医护人员的手不仅传播病源菌,还可以成为医院内病源传播贮藏所,甚至在接触患者2〜5h示,仍可杳出病源菌[1]。另外,由于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不强或因同时护理多个患者,消毒隔离

6、防护措施不当,造成患者感染的机会增多。3护理对策3.1加强患者全身性营养支持患者意识清楚者可给了高营养、高热量、高维牛索、易消化的饮食,昏迷患者的早期营养支持选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或管饲喂养,以加强营养、提高机体耐受性及免疫力。3.2合理使用抗生素止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Z—[2]。尽量根据患者血液、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冇效的抗生素,不宜长期川药或预防性川线,以免造成菌群失调。护上执行医嘱时须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白觉按时给药,仔细观察药效,及时向医牛提供停药或换药的依据,以提高药物的疗效。1.3严

7、格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穿刺处每口用络合碘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以减少细菌在穿刺针上黏附、繁殖,造成感染。血肿穿刺引流时间宜3〜5d,-•般不超过1周。保持引流通畅对预防感染也很重要。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昏迷患者可用绷带约束健侧肢体,以防抓脱引流管;搬动患者时,应先固定好穿刺针,暂时关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冋流造成逆行感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时,必要时可适当使用镇静剂或使用固定带固定双上肢,避免抓伤。如发生引流管脱落时不能将引流管马上套好,应重新消毒伤口更换无菌引流管,减少感染的几率。3.4加强病房管理、加强医务人员无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