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372922
大小:18.5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30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25例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25例护理体会【摘要】探讨了岳阳县人民医院002年至XX年收治的25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指出引流管护理、患者皮肤护理、体位及大便护理、心理护理等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另外,还要注意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静脉血栓、颅内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术护理 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血肿,特别是高血压等原因引起的脑出血是常见的急危症,其发生率是脑血管病的20%。大部分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达24%~81%[1-2]。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Y
2、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动力驱动下直接钻颅进入血肿,快速建立起清除血肿的硬通道,并应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将固态血肿液化成悬液,经针腔排出颅外,代替开颅手术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近年来,这种方法因清除血肿快、安全、无损伤、无盲区、患者康复快、能尽可能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诸多优点而获得广泛应用。探讨该手术的护理方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现将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43岁~72岁。病起时均有头痛、呕吐,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偏瘫。均行微创清除术,
3、术后存活24例,死亡1例。一年后随访,完全恢复生活能力12例,部分恢复生活能力7例,扶拐能力5例。 手术方法进行常规消毒、局麻。根据穿刺点摆好体位,选择适当长度的血肿穿刺针,其尾部固定在电钻夹具上,上好限位器,注意进针方向。尽快找到液态血肿并将其抽出。抽出液态血肿部分后,用10ml注射器抽吸2~3ml血肿冲洗液(生理盐水或25~50U/ml肝素的冲洗液)进行冲洗,冲洗时应遵循等量置换或出多于入的原则。用3~5ml血肿液化剂(500ml生理盐水+1~2万U尿激酶+50~100mg肝素+1500U透明质酸酶)经针形血肿粉碎器喷注到血肿的各个部位,夹闭4h后开放引流。开放引流数小时
4、后(1~4h),可开始第2次冲洗—注入液化剂—引流,一般经过2~3次综合冲洗,注入液化剂,引流治疗后,血肿即可被清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间隙应注意夹管以防气颅,抽吸过程中不宜用力过猛,负压过大,否则易引起再出血。术后根据病情复查CT。 2术后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25例患者术后均进入ICU病房[3],监测T、P、R、BP、血氧饱和度及颅内压的变化,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4]。如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意识的改变、血压升高、缓脉、洪脉等改变,提示颅内压升高,应及早报告医生做降颅压处理。严密观察瞳孔大小、对称、对光反射的变化,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射
5、消失,伴意识障碍加重、生命体征紊乱和对侧肢体瘫痪,是脑疝的典型改变。每10分钟观察瞳孔变化一次,发现任何可疑的变化都记录并汇报当班医生处理。对生命体征采取监护仪持续监测,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引起窒息。 引流管[5,6]术后患者回病房后,在无菌操作头部穿刺针外口均置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袋,引流袋宜低于头部15~20cm并固定,在护理过程中须注意:保持患者头部相对固定,以防止引流管拔出脱落,同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穿刺部位更换无菌敷料1次/d,每日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无菌操作;患者外出检查时,先夹管以防引流液返流入颅内;保持穿刺处敷料干燥无
6、污染,每日在穿刺皮肤口滴少许酒精,预防感染。 如引流不多,患者情况好转,CT复查后颅内无血肿,4~6d后可拔除穿刺针。 皮肤昏迷及长期卧床患者,尤其是衰竭患者易发生褥疮[7]。要勤翻身,避免皮肤连续受压,采用气垫床;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浸湿后随时更换;交接班时,要检查患者皮肤,如发现皮肤发红,只要避免再受压即可消退。 体位及大便保持患者正常的卧位和大便通畅是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又一重要措施,给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头部尽量避免转动,血压稳定者可抬高床头30°,尽量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另外,应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缓泻剂。 心理颅内血肿患者不论病情轻重,患者都可能
7、存在一定的忧虑,担心疾病的预后、今后的工作能否适应、生活是否受影响等。这些忧虑可能会造成生理、精神和免疫系统的紊乱,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术后恢复。护士应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娴熟的护理技术取得患者的安心,针对患者缺乏医疗知识及对手术顾虑等做好指导,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给患者安慰和鼓励,以增强自信心。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肺部感染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抵抗力差,呼吸道分泌物坠积于肺底,极易发生感染,因此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应鼓励清醒者咳嗽排痰,一般采用翻、拍、吸的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