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03098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探析晋商与边境小镇恰克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晋商与边境小镇恰克图作者简介:丁晓春,新疆大学,历史研究生。摘要:恰克图是中俄边境的一个小镇,由于中俄边境恰克图贸易写入史册。恰克图贸易从雍正年间开始,因横贯欧亚的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竣,至光绪末年衰落。中国第一商帮晋商来到了这里,悠悠岁月晋商在恰克图演绎着历史的沉浮,见证了彼此的兴衰。本文借用先辈学者的成果对晋商在恰克图贸易的始末做一整理,以及对晋商小镇恰克图影响阐述。关键词:晋商;恰克图;一、晋商在恰克图贸易的始末恰克图位于贝加尔湖以南、库伦以北中俄边界线的俄方一侧,在清代雍正时期,小镇迎来了契机,寂静的小镇不仅为中俄两国人所熟知,且名扬世界,被西
2、方誉为“沙漠中的威尼斯”。中俄恰克图贸易自康熙皇帝晚年确定在中俄边境进行,经雍正五年三月(1728年),中俄两国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在这个条约中除了划分边界问题之外,引入注目的是开恰克图为边境贸易口岸。“有因在两国交界处所零星贸易,在色楞额之恰克图,尼布朝之本地方择好地建盖房屋。情愿前往贸易者准其贸易。周围墙垣栅子酌量建造,亦勿庸取税,均指令由正道行走。”⑴(266)俄国随之建造了恰克图城,建成后的恰克图城有32座俄式木屋(伊兹巴)和长16沙绳的一面铺面,铺面分成24个小铺房。在这个四方形的市场内,开设了三十二个货摊。驼铃声声悠扬,大漠落日荒荒,这条
3、路上来往着络绎不绝的俄国商队和中国商帮之首的晋商。这是古丝路消失后,又开辟出的一条新的国际商道。在1728年8月,中俄在恰克图城内举行了第一次边境贸易活动,俄方10名商人和中方4名商人,方式是以货易货。在恰克图贸易中国晋商人成为主角,是有其历史根源。晋商在明清时期崛起发展,山西毗邻北部九关,南部盛产食盐和铁,为商人经营食盐或从事转贩提供了基础。南方的丝绸、茶叶必经山西销往内外蒙古及西北各地。这客观上推动晋商发展。随后中俄恰克图贸易兴起,晋商凭借资本雄厚,逐渐垄断了恰克图的茶叶贸易。从18世纪开始北京张家口多伦恰克图商路就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茶叶之路”。
4、在《俄中贸易关系历史统计评述》中:“山西商人在恰克图享有与俄国人贸易的专权”。[2](301)从史料得知,清政府的政策稳固了晋商在恰克图贸易中的垄断地位。恰克图贸易造就了晋商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而晋商的发展促使恰克图这个荒漠之丘,一时名声大作,成了中俄贸易的“咽喉”要道。恰克图贸易经历了四个阶段,1728年-1762年困难时期;1762-1800年动荡时期;1800年-1862年繁荣阶段;1862年至20世纪初的衰落时期。在贸易盛时,"在1800年贸易额为838万卢布到1805年增长到了1148万,此后直到60年代初一直保持在1400-1500万卢布
5、的水平。”[3](164)晋商茶叶贸易从恰克图输出的茶叶有900多万斤,总额达600万卢布以上,占输出总额的98%。直到1862年以后,贸易衰落,究其原因诸多。主要是清王朝风雨飘摇,国势衰弱,沙俄侵略打开了中国内地门户。恰克图失去了中俄贸易唯一通商口岸之优势。随之,恰克图失去往日之繁华,晋商的脚步也在大漠上寂寥。二、晋商与边境小镇恰克图《外贝加尔边区纪行》是[俄]经济学家瓦西里•帕尔申在贝加尔湖途径恰克图、赤塔至尼布楚一路的见闻,他描写到恰克图是个边境贸易城镇,它位于慢坡上,距特洛伊茨科萨夫期克四俄里,紧靠边界,以矮木墙与边界隔开。镇上盖满了很美观的木
6、屋,教堂也是木造的,但是已经破旧。在贸易繁盛时期商客络绎不绝,叫卖声此起彼伏,这寂静的荒原上勃勃生机。在1840年时,小镇在贸易父换中发展活跃。"恰克图全镇在欢庆节日,这里人们既不放肆,也不拘于过分严格的礼节,充分享受交际的快乐。”[4](44)在这里买卖的方式以货易货,俄商的各种毛皮、呢绒、棉绒、上等山羊皮,晋商的各种茶叶及一部分丝织品、一些瓷器、工艺品交换。进入19世纪茶叶成为晋商在恰克图主要销售的商品。正如布罗代尔说:“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文明。”而在晋商与恰克图之间,它是重要的纽带,连接着中国到恰克图这条商道。晋商
7、贸易对恰克图地区的影响,在众多先辈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颇多成丰富。笔者对晋商贸易对恰克图文化生活方面的影响做一简单的阐述。首先,“交易语言的创造”。游记所言:“在恰克图贸易中,中国人用俄国话谈买卖,他们的话只有恰克图居民能听地懂,形成了所谓恰克图方言。”这种恰克图方言,是晋商与俄商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在商业贸易中两国商人语言不通,不便于交流商谈。为了方便交易他们自创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就像一种密码符号,只有在恰克图的人能明白。其次,中俄商人友谊的建立。晋商在恰克图踏足异乡,他们除了做生意谈买卖,还在这里生活。在《外贝加尔边区纪行》中这样写到:“在阴
8、历年那三天,享有了充分的自由进入买卖城。那是人们成群结队赶到买卖城。中国人不在拘束,颇有西方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