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科学实验的钥匙

探究,科学实验的钥匙

ID:46700390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探究,科学实验的钥匙_第1页
探究,科学实验的钥匙_第2页
探究,科学实验的钥匙_第3页
探究,科学实验的钥匙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科学实验的钥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题目:探究,实验的主旋律作者:李彩招单位:安溪县龙涓灶坪小学联系电话:13850742471探究,实验的主旋律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这一宗旨卜•,《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乂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探究成为科学实验的主旋律。一、兴趣一一点燃学生探究性实

2、验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动力源和助力器。创设学生探究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如学习《热气球》一课时,课前教师在教室外而点燃了一堆废纸,让学生观察。上课后让学生交流烧纸时见到的现象,学生对纸灰往上飞窜的现象感到好奇,纷纷提出:“纸片纸灰为什么会往上飞窜呢?”“是什么力在推它们呢?”“为什么烧火吋会产生往上的力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地进入新课。学生根据猜想,确定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

3、空气轻,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结论。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不断地发展,对空气受热上升产生兴趣,通过讨论、自学课本,根据不同的材料设计并门制了简易的热气球。因此,学生的质疑问难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处、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引导学生生疑质疑,在不断地质疑释疑的矛盾运动屮探究尝试,在探索屮领焙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二、材料一一学生探究性实验的有利保障由于学生门身知识能力,社会经历的差异,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也不尽相同,为此在实验时不必居于

4、教材上的实验方法,而应为学生提供可达到学习廿标的不同方案所需要的实验材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木块、石头、泡沐塑料、胡萝卜、铁盖、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等材料。冇些能浮的,冇些能沉的,冇些既能沉也能浮的,还有一些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球形材料一组5个;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材料一组5个,用来探究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些冇结构的材料集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探究的环境。在该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利用这些冇结构的材料对物

5、体沉浮的有关认识经历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生对他们原来所做的关于沉浮的解释加以修正。学生通过这节课的观察活动,认识到“相同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使学生进一步感到“体积大、重量轻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重的物体容易沉。”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到,冇了生动冇效的结构材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实现了孩子认知水平的发展。三、质疑一一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提高“学贵存疑”。学习质疑问题的过程是

6、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捉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创造发明更是从问题开始,只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展开。如学习《热气球》一课吋,课前教师在教室外面点燃了一堆废纸,让学生观察。上课后让学生交流烧纸吋见到的现象,学生对纸灰往上飞窜的现象感到好奇,纷纷提出:“纸片纸灰为什么会往上飞窜呢?”“是什么力在推它们呢?”“为什么烧火时会产生往上的力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地进入新课。学生根据猜想,确定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结论。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

7、,学生的思维也不断地发展,对空气受热上升产生兴趣,通过讨论、自学课本,根据不同的材料设计并自制了简易的热气球。因此,学生的质疑问难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处、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引导学生生疑质疑,在不断地质疑释疑的矛盾运动屮探究尝试,在探索屮领悟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四、创新——学生探究实验的归宿《科学课程标志准》指岀: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冇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已有经验

8、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探究中最有创造能力的主体实践者,在传统的实验教学屮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客体地位,在学习中往往只能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结果是得出的结论大家一个样,根本无什么问题可言。而研究性学习曲于向学生赋予开放性,探究性和实验性的学习权利,使学生不仅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而且更具有创造性和协作能力。例如教学“滑轮”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通过实验己经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接下来学生实验制作既省力又能改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