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草药黄鹌菜探究概况

岭南草药黄鹌菜探究概况

ID:46698566

大小:7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6

岭南草药黄鹌菜探究概况_第1页
岭南草药黄鹌菜探究概况_第2页
岭南草药黄鹌菜探究概况_第3页
岭南草药黄鹌菜探究概况_第4页
岭南草药黄鹌菜探究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岭南草药黄鹌菜探究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岭南草药黄鹤菜探究概况作者:李桃,崔雪仪,袁品贤,黎金凤,马骥【关键词】黄鹤菜;岭南草药;综述黄鹤菜属约有40种,我国分布有37种,日本、朝鲜、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有少数种数。模式种为黄鹤菜Youngiajaponica(L.)DC.,据记载,该属有8种供药用,其中以黄鹤菜最为常见。黄鹤菜分布于我国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日本、印度、菲律宾、马来半岛、朝鲜亦有分布,生于路旁、溪边、草丛及林缘。黄鹤菜系岭南民间常用草药,味淡,性凉,有消肿止痛、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感冒、痢疾等

2、[1]。同属植物红果黄鹤菜(Y.erythrocarpa)广西黄鹤菜(Y.guangxiensis)、异叶黄鹤菜(Y.heterophy11a)、川西黄鹤菜(Y.pratti)、碱黄鹤菜(Y.stenoma)、细茎黄鹤菜(Y.tenuicaulis)、细叶黄鹤菜(Y.temuifolia)等亦入药[2]。现将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民间药用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化学成分研究1.1菇类化合物LeeW.等[3]从黄鹤菜地上部分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出5种三菇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鉴别及光谱分析的方法鉴定结构,分别为:B-香树脂醇乙酸酯(beta-amyrinacetate)(I)、蒲公

3、英笛醇(taraxasterol)(II)、21-a-氢过氧基-蒲公英辎醇(21a-hydroperoxy-taraxasterol)(III)、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IV)及熊果酸(ursolicacid)(V)o陈氏等[4]从黄鹤菜中提取到11种倍半菇类化合物,包括愈创木烷(Guaiane)型、四甲基环己烯(Megastigmane)型及扌安叶烯(Eudesmane)型,即:3-氧代-8a-(4-務基苯基)乙酰氧基-10(14),11(13)-愈创木二烯-12,6-内酉旨(I)、3B-[3-(4-轻基苯基)乙酰-B-D-毗喃葡萄糖基]-8a-羟基-4(15

4、),10(14),11(13)-guaiatrien-12,6-内酯(II)、30-[3-(4-释基苯基)乙酰-B-D-毗喃葡萄糖基]-4(15),10(14),ll(13)-guaiatrien-12,6-内酯(III)、3a,5P,6a-三餐基-4a-(B-D-毗喃葡萄糖基)-7-megastigmen-9-酮(IV)、3a-(B-D-毗喃葡萄糖基)-4(15),11(13)-樓叶二烯-12-甲酸(V)、3B-(B-D-毗喃葡萄糖基)-8a-(4-至基苯基)乙酰氧基-4(15),10(14),11(13)-guaiatrien-12,6-内酯(VDI)、3B-(B-D-毗喃

5、葡萄糖基)-4(15),10(14),ll(13)-guaiatrien-12,6-内酯(IX)、3a-務基-4a-(B-D-毗喃葡萄糖基)-5,7-megastigmadien~9-酮(XI)o以上化合物中,I〜V均为新化合物。1.2黄酮(昔)类化合物国内外均有从黄鹤菜中提取出黄酮(昔)类化合物的报道。廖氏等[5]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黄鹤菜中提取出黄酮类物质,并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了验证;谢氏等[6]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的方法首次从黄鹤菜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芹菜素;Ooi等[7]从黄鹤菜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黄酮昔类物质:木犀草素-7-0-葡萄糖昔。1.3笛醇类化

6、合物谢氏等[6]从黄鹤菜石油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蒲公英辎醇乙酸酯及B-谷笛醇、豆笛醇的混合物,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胡萝卜甘,3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1.4酚酸类化合物Ooi等[7]从黄鹤菜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4-二咖啡酰奎尼酸和3,5-二咖啡酰奎尼酸。1.5其他成分黄鹤菜石油瞇萃取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正二十二烷醇和二十二烷酸[6]。张氏[8]等利用中性洗涤剂法、微量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等方法对黄鹤菜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鹤菜中富含膳食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C、常量元素钾、钙、钠、镁、磷及铁、锌、铜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2药理作用2.1抗菌

7、作用Ooi等[7]利用琼脂扩散法对黄鹤菜中的木犀草素-7-0-葡萄糖昔、3,4-二咖啡酰奎尼酸及3,5-二咖啡酰奎尼酸进行了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的DMSO溶液(2mg/mL)对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0.6〜0.9cmo此外,3,4-二咖啡酰奎尼酸及3,5-二咖啡酰奎尼酸DMSO溶液(2mg/mL)对嗜热芽胞杆菌也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0.7cm,但3种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酵母菌及曲霉菌均未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2.2抗炎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