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

ID:46698097

大小:615.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26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_第1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_第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_第3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_第4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知识网络二.【易错易混】误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误区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注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是文字的一种。误区3: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误区4: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

2、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误区5: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注意: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误区6: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注意: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应该是外来文化的精华。三.【拓展延伸】1、深入理解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与其他民族的古老文化相比较,中华

3、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因此,源远流长是从发展历程的角度讲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四.【真题剖析】1、(2011高考安徽卷7)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2、(2011高考福建卷25)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

4、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3、(2011高考福建卷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

5、力量4、(2011高考广东卷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1高考福建卷39)材料一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来源:学*科*网]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

6、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1)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6、(2011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

7、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9分)(1)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2)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