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块复习课件12

高考语文模块复习课件12

ID:46692681

大小:519.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26

高考语文模块复习课件12_第1页
高考语文模块复习课件12_第2页
高考语文模块复习课件12_第3页
高考语文模块复习课件12_第4页
高考语文模块复习课件1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块复习课件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7/15/2021真题体验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

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真题体验7/15/2021第12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虚词

3、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和代词。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用法灵活多样。1.考查范围:常见文言虚词。新课标《考试说明》明确虚词考查范围为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不考查其他虚词。2.考查内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求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性和语法作用)。近年来文言虚词的考查形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设四个选项,要求比较虚词在两个句子中用法的异同(一般一个句子出自阅读材料,另一句出自必修教材课文);另一种是主观题,要求解释填空或结合翻译句子考查。7/

4、15/2021理解虚词的基本方法如下:1.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后句没有紧承前句“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第12讲│技巧点拨技巧点拨7/15/2021第12讲│技巧点拨2.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反问,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后缀,一

5、般用在形容词后;作介词时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3.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①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②副词,译为“怎么能”“多么”等;③通“呵”,译为“喝问”;④复音虚词,译为“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7/

6、15/2021第12讲│技巧点拨4.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中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么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如判断“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讲得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5.同位互推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一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

7、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7/15/2021第12讲│技巧点拨6.语法辨析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7.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

8、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