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85031
大小:62.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6
《汉语言专业06春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言专业06春《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指导重庆远程导学小心文法导学部2006年6月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考核学牛•对中国各历史时期文学理论批评苦作的主要内容的了解,包括各家各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文学理论观点。2.考核方式以重庆电人期末考试文件为准。3.适用范围、教材木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开放教育木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张少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5版《中国历代文论精选》教材,以及韩传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刀笫2版《中国历代文论选读学习指导》。4.命题依据木课程的命题依据是
2、《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5.考试要求木课程的考试重点主要是对基木知识点的掌握。6.试题类型及结构试题类型及结构人致为:%1名词解释题(20%);单项选择题(15%);阅读翻译并回答(20%);问答题(45%);%1填空题(20%),名词解释题(10%),单项选择(10%),阅读翻译并回答(20%),问答题(40%)第二部份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先秦重点名词(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孟子的)“养气”说重点掌握1、孔了“诗nJ以怨”在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中的意义与影响2、孔子文艺思想对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一般掌握1
3、、〈论语〉的“思无邪”说2、孔了在《论语•八伶》中对《韶乐》的评价3、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第二章两汉重点名词(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重点掌握1、诗“六义”说2、《毛诗大序》(翻译)3、掌握司马迁《报任安书》屮著名段落:“古者富贵而名摩火……故述往事,思来者。”4、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与文学真实性的界同比较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重点掌握1、《文心雕龙•神思》关于创作灵感的论述。2、钟蝶的“滋味说”一般掌握1、曹丕《典论论文》的“文气”说2、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论的内涵3、刘勰关于文学创作风貌与作者个性及学养Z间关系的论
4、述第四章隋唐五代重点掌握白居易的“美刺说”重点掌握1、陈子昂对齐梁文学的批评2、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说一般掌握1、陈子昂的重要文学理论批评著作2、口居易的重要文学理论批评著作3、韩愈的“气盛言宜”说4、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说5、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第五章宋金元重点名词(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重点掌握1、张炎的“清空”说2、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翻译)3、掌握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著名段落:“夫诗冇别材,非关书也……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4、结合孟浩然、韩愈的诗歌创作实践,理解严羽的“妙悟”说一般掌握1、元好问《论
5、诗三十首》的意义和影响2、李清照最著名的词论观点3、理解元好问《诗论三十首》其四的人意第六章明代重点名词(公安派的)“性灵”说重点掌握1、李贽对《水浒传》的批评及其意义2、李贽的“童心”说的主要内容及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一般掌握1、谢臻的“情景”说2、袁宏道的“性灵”说3、袁宏道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论观点第七章清代重点名词1、(王夫之的)“现量”说2、(李漁的)“立主脑”说一般掌握1、李渔的“立主脑”说2、袁枚的“性灵”说第八章近代重点名词(王国维的)“境界”说重点掌握1、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的比较,以及这种比较的意义2
6、、运用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分析古代诗歌作品一般掌握1、王国维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2、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孔子口:“《诗三百》三百,一言以蔽Z,口:'。'”(《论语•为政》)2、孟子提出了“”说和“”说,这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判方法。3、《孟子公孙丑上》说:“我,我善养吾。”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Z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4、《庄了•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而忘言。”5、教材指出:《
7、庄子》书小提出了“”、“”的艺术创作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自山地进行市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6、《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口——,二口赋,三口比,四□……,五口雅,六口颂。”因而提出了“诗有六义”说。7、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而末——异”。认为文章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这一点是共同的,但其具体的表现形态(如体裁形式等)却各不相同。8、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为主”的著名论断。9、教材认为:从陆机在《文赋》里对诗赋创作“缘情”和“体物”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农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点:
8、与,有了深刻的认识。10、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和“”说,要求文章寄怀深远,言Z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11、皎然在论诗歌创作的“取境”问题时,已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