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保护中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名城保护中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ID:46654963

大小:7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6

名城保护中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策略_第1页
名城保护中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策略_第2页
名城保护中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策略_第3页
名城保护中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策略_第4页
名城保护中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城保护中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名城保护中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摘要:从分析历史(历史论文)文化名城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国内外遗产保护的趋势入手,认为虽然名城保护中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也面临很好的机遇。文章分析认为无形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生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提出了在名城保护中应当实行整体保护、动态保护和广泛参与的三项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以及基于上述原则的保护方法。最后,文章通过安微历史文化名城绩溪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对上述策略进行了阐释。关键词:无形文化遗产;特征;策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1982年开始建立至今已经公布117座历史文化

2、名城,为城市遗产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无形文化遗产,也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将无形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①。无形文化遗产和有形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遗产,如何合理有效的保护无形文化遗产是在名城保护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1保护现状和困境虽然在名城保护制度建立伊始就将无形文化纳入到其保护对象,当时直到今日,与物质遗产相比,名城保护中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现状主要表现为: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与其重要

3、性还存在巨大差距无形文化在名城保护中还处在一个比较边缘的地位,如在名城保护规范仅仅在保护内容要求上对无形文化遗产有所提及,缺乏详尽的技术规定支持,更没有对应的保护层次。还处于重点保护、抢救保护地阶段,保护对象和深度还有相当的局限性目前,多数情况下能够纳入保护体系的无形文化还以知名重点遗产为主,并且只能笼统的提到大类,大量遗产还被拒或遗漏在保护体系之外;同时,在保护深度上往往只能够提出原则性的保护建议,执行重点的抢救性保护,难以达到有效保护的目标。现有的保护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无形文化遗产特性,实施效果欠佳目前对无形文化遗产往往倾向于静态的博物馆式保护,或者

4、孤立的割裂式保护,前者没有考虑到无形文化的活态性,后者忽略了其空间属性,对无形文化和名城保护均无法难以提供有效指导。展示利用中存在过分雷同的倾向通过合理利用造福地方社会经济是遗产保护重要目标,但在很多地方处于低端层次,往往简单抄袭其它地方的展示方式,甚至直接出售其它地方的文化旅游产品,造成千城一物的局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宣传起到负面影响。要改变这种局面,实现对历史文化名城和无形文化遗产两者的共同、有效的保护,除了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水平外以及理顺名城管理体制外②,更重要的是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定一条合理有效的保护路径。2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虽然历史

5、文化名城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上述问题,其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同样其解决也难以一蹴而就,但现阶段很多有利因素的存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很好的契机: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有巨大的财力支持遗产保护事业,保护费用开始日益增多;同时经过20多来各界对保护不懈努力,以往仅仅是曲高和寡的保护的事业得到越来越多普通民众的认可,具备大规模进行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和社会基础O近几年,无形文化遗产已经成为遗产保护的热点国际上,2001年联合国宣布了包括昆曲在内的19个人类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到2003年《保护无形文

6、化遗产公约》得到了缔约;国内,也于2006年6月公布了中国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形文化已经成为城市最后一块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发掘的特色资源对其的正确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全面保护城市资源、延续历史街区活力、促进名城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3无形文化特征要选择和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需要首先研究无形文化的特性,明确保护要求,才能制定适合无形文化的保护策略。无形文化遗产与有形文化一样都是人类创造遗留下来的财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无形文化的创作、表达都离不开物质性载体和空间,很多有形文化

7、往往就是无形文化的物化成果,两者互相交融、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文化遗产体系。虽然存在紧密联系,但无形文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一,活态性,其创造和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人类不断更新和叠加的历史文化记忆③,其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变化,保留最为经典的部分,扬弃落后的成分,添加创新(创新论文)的元素;二,生活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传承必须以人为主体,如果没有广大民众的参与,其生命力必然会逐渐丧失,同时这里的民众是具有共同属性的群体概念,只有特定民族社区的民众,才是特定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无可替代的能动主体④;三,多样性,每一种无形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会由

8、不同的传承者根据自身个性进行丰富完善,并形成不同特色和流派,从而形成丰富和多样的遗产内容。4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