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

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

ID:14837262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30

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_第1页
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_第2页
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_第3页
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_第4页
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黄涛【摘要】语言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讨论与社会实践应符合国际通行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观念、基本准则和工作规范。近年来社会上各种反对保护方言的观点大都基于语言首先是一种交际工具,而对其文化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应在充分认识语言文化遗产的重大保护价值和特殊属性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妥善的保护策略,尤其要处理好弱势语言保护与尊重语言持有者的自主选择意愿、生存发展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协调方言保护与推广普通话的关系。【关键词】语言;文化遗产;价值;保护策略【作者简介】黄涛:法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温州325035

2、)在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信息传播、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带来了世界文化趋同性和单一化的威胁,其中就包括人类语言品种的急剧减少和弱势语言趋于消亡的危机,近三四十年来更是发生了语言品种的大规模灭绝,中国也出现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语言濒危或方言衰退问题。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宏伟工程中,语言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要。近年来,国际国内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呼声越来越高,也有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国内对保护语言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学界和社会上关于濒危语言和方言是否需要保护还有着显著的分歧和激

3、烈的争论,有关的理论研究更为鲜见,需要引起关注和深入研讨。人类社会自有语言以来,就有语言的衰亡与消失,只是以前人们对此漠不关心,极少作为。学者们对语言的调查研究也有了长久的历史。现在所说的语言文化遗产保护是在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所进行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部分,这一工作跟以前的语言学调查研究必定有较大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的要害在于,我们今天开展语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能按照传统观念仅把语言当作一种交际工具,而是要把语言当作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种基于新形势、新视角的工作,理当有合乎文化遗产保护规范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政府

4、的领导、支持下在全社会展开,而研究工作是在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领域内展开的。从事这项工作的学者主力军则是民俗学者。语言民俗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言民俗学是民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语言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也应有从事语言民俗学研究的学者的参与。笔者多年来从事语言民俗的调查研究,试从民俗学与语言学交叉的视角来对语言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语言文化遗产的界定关于语言的定义,人们习惯了这样的说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媒介和表达方式”,或者“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些说法从语言学角度

5、或哲学角度来看,固然有其合理性并在较长时期内为人们所习用,但是按着这种理解来从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保护的研究和实践,却会引起观念、理论上的偏颇、失误和实际工作上的缺憾。要恰当地界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需要先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国际通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体现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系列文件之中。在1989年11月颁布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中,“民间创作”被解释为“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里将民间创作与特定社区联系起来,是一种关注情境的学术思路的体现。该组织的另一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文件《无形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镜子》(2

6、002)中说:“无形文化遗产深深地扎根于当地历史和自然环境,并反映在体现众多世界观的众多语言中······8无形文化遗产是一个生动活泼以及实践、知识和表现可以不断再创造的整体,它可以使社会各层次的个人和社区都能够通过各种系统的价值观和伦理标准来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定义为:“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culturalspace)。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

7、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从以上定义,可以归纳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某些特征:第一,它的主体部分不是脱离环境的文本、产品等,而是具体情境中的文化现象。《无形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镜子》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两个重要文件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界定为活态的、生动的、过程性的、变异中的文化现象,表现出鲜明的重视情境的学术取向,并且明确指出了与之密切关联的若干情境因素:自然环境、历史条件、文化社区、群体、团体、工具、实物、文化场所等。第二,它的构成部分也有“

8、知识”、“技能”、“工具”、“实物”、“工艺品”等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