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51232
大小:6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古诗词诵读教学方式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字先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词诵读教学方式浅探语文组叶圣陶先生说,“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做到对课文有亲切的体会”。没有诵读就没有文学作品的教学。教学中耍求背诵、诵读的篇数增多了,鼓励学生多背诵,教学中一定要读,已经成了一种既定的方式和手段,高屮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各种体验,所以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让诗词语言充分的撞击学生心灵,使他们在内心里对诗词语言进行充分的体验,产生丰富的内在语言,“悟”得语言的“真意”将言语积累与内次那个成为自己的内在生命。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为什
2、么读?读什么?怎么读?怎样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不仅仅是读准字音,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啜糖果似的啜着,品烈酒似地一小口一小口的呷着,直到那些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他们的身体里,渗透他们的大脑和血液,而且要让这样的冲动在他们的血管里奔腾,冲击到每根血管末梢,有“读”的冲动,并能读出自己的体会。汉语的音乐性很强,虽然汉语不是单音节的语言,但是汉字却是单音节文字,单音节文字容易构成整齐的词组和短句,容易做到合辙押韵。整齐押韵的内容听起来顺耳,读起来顺口,容易记忆。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王力《中国
3、语法理论》),其“用词组句,偏重结构,略于形态”(黎锦熙《新著国文语法》),“只以达意为主”(王力《中国语法理论》)。可见,汉语重视言语主体的心理因素,充满感受和体验的精神,轻理性,重感性。所以,学习汉语就需要学习主体的感情参与,“神而明之”。这种感情可能只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就是语感。汉语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语感的重要性,而汉语语感的培养就是要多读多背,多掌握一些现成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自然就意会出来了。如何通过读的方式,來促进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试着从挖掘古诗词内涵入手
4、,探索一些具体灵活而又有效的古诗词诵读教学方式。1•朗读一般放在课文的开始,主要是读准字音,初步感受作品。古人常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在朗读这个环节,需要关注的是,不是所有作品都适合齐读。一般来讲气势强,内涵简单,语言的风格豪放自由的,容易引起大家达到共识的作品,适合集体朗诵,比如“噫吁喩!危乎高哉!蜀道Z难,难于上青夭”几句就充分体现了一种文气,读起来朗朗上口,要体会这种“气”就必须“高声朗诵”O而一些内涵丰富,情感复杂的诗句,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许多老师喜欢采取整齐的集体诵读诵读,这样处理诗句就像是柔美的江南
5、女子,一张口却是东北大汉的口气,整个诗词所营造的意境美感全无。集体诵读《雨霖铃》,悲切的感情很容易读的矫情。在教婉约派词作,我史注重在把握全词基调的基础上的个性化解读。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个别读,更能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豪放派的词作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那么婉约派的词作更像是“浅斟低唱”的小夜曲,是更适合抒发个人细腻柔美情怀的“独唱”。2•诵读“熟读成诵”就是古人提倡的“因声求气”,将个人的理解结合本诗的体会的感情,有情感的诵读。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学生第一遍大都读出一种豪迈之情,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及诗词创作
6、背景的感知,学生读出的是一种豪迈,激越Z情。随着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加深。教师可以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诗词风格的不同,配上音乐,可以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史容易进入情境。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更喜欢哼唱流行歌曲,因为我们很容易被流行歌曲旋律和情调所吸引。读诗也是如此,诗歌也有自己的“情调”。流行歌曲唱出来才有感觉,宋词读出来才有味道。例如《雨霖铃》配上传统的二胡曲子《江河水》,《声声慢》配上陈悦的萧与钢琴合奏的《乱红》。《醉花阴》可以配上林海的《琵琶音》。让学生自由诵读。如果学生感兴趣还可以自己给喜欢的诗词,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
7、,看谁能配的更好。这一阶段,如果老师能准确而有富有感染的朗诵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对比读,可以是同一诗人不同诗篇的比照,可以突显一个诗人的独特的文化心理和生命体验。比如李清照,《醉花阴》屮“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之愁,与《声声慢》屮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词人痛切的人牛感受,孤独的牛命体验。学工诵读后定会感受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很多诗人都曾用过类似的意象来表现过这种凄凉、伤感的离愁别绪,比如白居易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句诗里面有酒,有月,有江水,与柳永在这首诗中
8、选用的意象一样。但是我们如果将这句诗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做一个比对,我们能感觉到有什么不同吗?同是离别,每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不同,在脑中联想到的画面和心中触发的情愫是不同的。同一主题,不同词人的的诗作比对。或者是同一词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诵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