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鉴定与辨伪指南

古籍鉴定与辨伪指南

ID:46651173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古籍鉴定与辨伪指南_第1页
古籍鉴定与辨伪指南_第2页
古籍鉴定与辨伪指南_第3页
古籍鉴定与辨伪指南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籍鉴定与辨伪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籍鉴定与辨伪指南古籍鉴定与辨伪指南鉴定古书,首先可注意其封面与牌记。以明清刻本居多,而是时书籍有不少刻有封面,封血除书名外,大多刻有作者、雕版时间、书坊字号,如清雍正刻本《李义山诗》封面为:“雍正八年携,华亭赵润川解,《李义山诗》,金陵刘晰公梓。”清乾隆刻本《西湖志纂》,封面刻:“乾隆乙亥刊刻进呈,《御览西湖志纂》,赐经堂藏板。”一般有封面的书,据以断代是可靠的,但也有一些书例外。一是原书版片易主后,封面重新调换,以新面目出现,其内容却是旧的,并末重新刻版,只算是重印。比如,汲古阁书版,在毛晋身后便转归他人,如《十七史》版片转到了席氏手中,席

2、氏即将各卷首大题下“毛氏汲古阁印”诸字挖去,补刻“洞庭席氏”,实质上仅是改头换面而已。另一种情况是整套书均由后人依样翻刻,翻刻时将原书封面只字不误地照刻,初看误以为是原刻本。遇此情况,只要在序跋末尾留意撰写时间即可。这种情况,不妨解释为刻工的文化程度低、办事古板或书坊主人的好古情趣,但若是蓄意作伪,则会尽可能地乔装打扮,故还得从其他方面去一一识破。牌记又叫书牌子,多刻在序目后或卷尾书末,类似现在版权页上的出版社名称,如明正德本《文献通考》,在卷三四八末刻有“皇明正德己卯岁暮独斋刊行”双行牌记。有些牌记内容较长,如嘉靖本《初学记》序末刊:“光禄大

3、夫行右散骑常侍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东海郡开国公徐坚等奉敕撰纂初学记一书,近将监本是正讹谬,重写雕镂,校勘精细,并无荒错。买书君子,幸希评鉴。嘉靖丁酉岁冬书林宗文堂刊行”。这很能说明选用底本、校勘等情况。序、跋是著者或与之有关的师友、后学撰写的该书成书过程、写作缘起等,一般序在前,跋在后,撰写时间一般距刻印时间不远,可以作为鉴定年代的一个依据。但单纯靠序跋题写时间还不可靠,因为不少书籍在翻刻时将原序依样刻录,因此得看看共有儿篇序,以最近的一篇来推算。当然,遇到将序年挖改作伪的情况,还将凭字体、纸张等其他特征来辨别。题跋、识语是藏书家、鉴定家直接写于

4、其所藏之书卷首或卷尾的个人研究心得,借此可了解该书的流传情况,同吋也提供了名家的鉴定见解。如北京图书馆藏宋本《友林乙稿》前扉有袁克文跋,赵锈藏明版《韵语阳秋》卷三末有赵氏题识。其他如黄裳等著名收藏家也多喜在珍爱的书上题语。与题语同吋出现的是藏书印章,如XX楼、xx阁、XX斋、XX堂、XX轩以及藏书家姓名、字号等等,自然也是鉴别吋代、了解流传的一项内容,但它同题语一样,也有伪作。书名的冠词,有时可直接知道该书的写作年代,如称“国朝”、“皇朝”、“皇明(或清)”、“大明(或大清)”、“圣宋”等,一般都作于当代,而若重刻,则冠以“重刻”字样,或将“皇

5、”、“国”等字删去不用。如《圣宋文选》、《皇元风雅》、《大明统志》、《皇清经解》等。而元人撰《国朝名臣事略》,清人撰《国朝先正事略》等均为当代人所刻的当代人著作。避讳是遇到当朝君主或所尊者时所采用的改字、空字、缺笔等文字书写现象。如宋微宗名赵佶,则书中凡遇“佶”及吉、卩吉、诘等字均要回避。明熹宗名朱由校,“由”字缺末横笔,“校”作“较”。这样,在鉴定版木时,讳字便也是一个内容。这方面的详细情况,陈垣先生有专著《史讳举例》(屮华书局出版),可参阅。不过避讳情况在具体实施吋亦有疏密,如明初甚疏而万历后趋密,不能一概而论。在查阅一些古籍著录书时,常见

6、有"XX叶,XX行”的记录,这便是行款字数等的版式统计描述,因为不同的版木,其版式规格尺寸不一,行数、字数也不同。另外,边栏、鱼尾、书口(版心)、版框高度也不同。如《后汉书注》,宋王叔边刻木为半叶13行,行23或24字,细黑口,左右双边;黄善夫刻本为半叶10行,行18字,细黑口,四周双边。麻纸:分黄、口两种。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口麻纸略厚;白麻纸洁口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纸纹均宽,约…指半。宋刻本多用白麻纸,元后期多用黄麻纸,吋纸纹渐窄,约一指。明初仍用之。罗纹纸:色白,质地柔软,具明显横纹,似丝织罗绸,故

7、名。自宋以來代有制造,但宋刻本有此纸者鲜见。棉纸:又称皮纸,分黑、白两种。白棉纸色白,质地细柔,纤维多,韧性强;黑棉纸色黄黑,韧性稍差。明前期多用。嘉靖前较细薄,隆、万后稍粗厚。清初仅见少数卬木。竹纸:色微黄,稍脆,宋元至明初问有使用,嘉靖后较为普遍。开化纸:细腻、洁白,薄而韧性强,柔软。清内府刻本及扬州诗局刻书多用之。嘉、道后质次量少,家刻木中偶有采用。连史纸:洁白纯净,止面光滑,背面稍粗糙,但无草棍纸屑粘附,纸料较细。乾隆后所用甚多。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分为多种。料半纸,薄而质地细,色洁口,绵软有弹性,可以作绘画印书,晚清、民国有些

8、书用Z。玉版纸,能吸水,晚清、民国印金石、书画册等多用此纸。棉连纸,摹拓铜器、碑刻及印书画用。毛边纸:米黄色,正面光滑,背面稍粗,质脆,乾隆后用得较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