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12186
大小:7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HCV及肝癌发病关系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HCV及肝癌发病关系探究进展摘要:丙型肝炎是一种感染率较高,危害性较大的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丙型肝炎与肝细胞肝癌存在密切相关性。对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度作一综述。关键词:HCV;肝癌;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125-02全球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3%,估计约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apatitisCvirus,HCV)。在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丙型肝炎患者约4000万,即每30个人中就有一名丙肝患者。随着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的发
2、展,国内外研究已证实丙型肝炎是肝细胞肝癌(HapatitisCcarcinoma,HCC)的重要病因。1ITCV的结构和分型HCV病毒体呈球形,直径小于80mm,是一线状单股正链RNA病毒,全长约9600个氨基酸,顺次由5'-非编码区(5'-noncodingregion,NCR)>长开放读码框架(openreadingframe,ORF)和3'-非编码区(3'-noncodingregion,NCR)组成。ORF基因组排列顺序为5'-C-El-E2/NS1-NS2-NS3-NS4-NS5-3',其中C区(核心区)和E区(包膜区)为结构区基因,NS2、NS3、NS
3、4、NS5则为非结构区基因。ORF能编码一长约301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可经宿主细胞或病毒自身蛋白酶作用后,裂解成3种各自独立的病毒结构蛋白:分别为:①C区对应的核心蛋白(19kD);②El和E2区对应的包膜糖蛋白(El:33kD和E2:72kD);③NS2、NS3、NS4、NS5对应的4种非结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3kD、52kD、60kD、116kD)[1]。广泛接受的分型是Simmoonds分型法。迄今为止,已发现HCV的主要基因型有11个,亚型有70余个。该系统根据核昔酸同型程度,将HCV分为6个主要基因型即1〜6型,各型又由若干亚型即a〜c组成。H
4、CV基因型1、2、3为世界范围分布,但各型的分布存在明显地理差异。这一分布并不是不变的,随着感染率的增加,移民、传播方式的改变(从输血传播转变为静脉药瘾者感染),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病毒的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会有相应的改变[2]。在中国大陆以lb和2a两型占优势,大陆南方城市lb型占90%以上,北方城市2a型占46%〜70%。一些调查显示基因型lb与严重肝病及HCC相关,意大利Sondrio医院的Roffi等进行了“评估HCV的基因型对肝病临床转归的影响”的研究。该项研究虽未证实lb基因型是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研究者的结论是,基因型lb与不良预后相关,这很可能是因
5、为该基因型导致肝硬化,其结果导致HCC的发生[3]01HCV与肝癌病因关系的流行学证据丙型肝炎病毒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4]。据流行病学文献报道,慢性丙肝20年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率达10%,30年内达20%。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调查显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每年肝癌发生率达1%〜4%„凡丙型肝炎反复活动,血清转氨酶水平经常或持续不正常,病毒多次变异的患者则容易促进肝硬变的发生。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资料,全球因感染病毒患上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患者中3%到5%的人有可能在若干年后患肝癌。国外报道,美国及西欧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45%〜6
6、9%与丙肝病毒感染有关。当然也有不同的观点,高纪东等人的对照实验提示HCV感染为HCC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其实验中的14例anti-HCV阳性病人无一例外均伴乙型肝炎感染标志,推测HCV感染本身可能不足以引起肝细胞癌变,但可与HBV感染产生协同致癌作用。因此,他们认为在中国北方地区,HCV感染是HCC发生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因素[5]o战淑慧等的研究同样显示虽然乙肝病毒(HapatitisBvirus,HBV)感染仍是HCC发病的主要因素,但肝癌患者中HCV的感染率也较高,提示HCV感染可能也是肝细胞癌发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6]o在我国约1/12缺乏乙肝病毒免
7、疫标志的肝癌发生,可能与丙肝病毒感染有关。1HCV的致瘤机制有学者对我国河北某县成年人经输血途径HCV感染者的远期追踪调查结果表明,丙肝病毒感染后的慢性化率达90%以上,较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率更高,肝硬化更快[7],又由于HCV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不易早期诊断和治疗,致使患者在亚临床状态下病情缓慢加重,至出现临床症状时常已有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目前研究HCV感染后,首先造成肝细胞损伤,引起病程慢性化,超过50%的HCV感染者为慢性,最后导致肝组织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3.1肝细胞损伤包括:®HCV直接杀伤作用:HCV在肝细胞内复制,干扰细胞内大分子的合成,增加
8、溶酶体膜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