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教师)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教师)

ID:46602800

大小:44.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教师)_第1页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教师)_第2页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教师)_第3页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教师)_第4页
资源描述: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教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一)——认清文体常识,话题型材料观点的提炼【训练目标】1、了解议论文文体知识,把握文体特征。2、学会根据话题型材料提炼观点 一、了解文体知识高考中,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不少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1、议论文结构不合理。2、思路不合逻辑。3.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4、文体特征不明。(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

2、题、开篇、文章中间、结尾。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司马迁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

3、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3、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二)常用的论证方法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对比论证: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c、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熟语、歇后语、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等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

4、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与方法v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v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4v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v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5、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审题方法——“四清”1.理清对象: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6、。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三、新材料作文的类型和审题立意方法(一)、新材料作文的类型:1、话题式材料作文2、故事性材料作文3、人物品格类材料4、名言警句类材料(二)、审题立意方法: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

7、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举例:(2015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

8、”,又似乎很“远”。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分析:抓住关键句: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